[发明专利]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76924.6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7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孙秋霜;陈志龙;许继恒;赵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10/047;G06Q10/0631;G06Q50/26;G06N3/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燕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地下 垃圾 中转站 选址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模型构建条件,并考虑城市地下垃圾运输总成本、地下垃圾中转站建设总成本和地下垃圾运输管道建设总成本,构建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设定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的目标函数及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步骤2:随机产生满足约束条件的r组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以城市生活垃圾地下网络收运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使用A*算法寻找连接垃圾收集点、垃圾处理厂、可回收中心和地下垃圾中转站的最优路径;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寻找的路径进行曲线拟合,获得每组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下的曲线交点集,在曲线交点处随机选择曲线半径和长度,得到Pzq种垃圾运输路线方案;
步骤3:将Pzq种垃圾运输路线方案作为NSGA-II算法的父代种群,利用NSGA-II算法对父代种群中的个体进行非支配排序、拥挤度排序及交叉变异,得到优化后的子代种群,将子代种群作为最优的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模型构建条件包括:居民区内产生的垃圾只能通过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运输至地下垃圾中转站,再由地下集装箱运输至垃圾处理厂,垃圾不得直接送到垃圾处理厂;地下垃圾运输不用考虑由于交通堵塞和路况产生的时间成本;同一个区域产生的垃圾只能通过真空垃圾管道运往一个地下垃圾中转站;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在建设中所产生的变动成本与其垃圾处理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在使垃圾产生源至地下垃圾中转站以及地下垃圾中转站至垃圾处理厂之间的垃圾运输距离最小时,采用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形式对地下垃圾中转站进行选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设定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的目标函数及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具体为:
城市地下垃圾运输总成本C1如下式:
式中,m为垃圾收集点数量,n为地下垃圾中转站数量,Cij为生活垃圾由居民区垃圾收集点运输至地下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单位费用,Xij为垃圾收集点到地下垃圾中转站所运输的垃圾量,dij为垃圾收集点到地下垃圾中转站的直线长度,q为垃圾处理厂数量,Ck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垃圾处理厂间的单位运输费用,Xk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垃圾处理厂之间的运输量,dk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垃圾处理厂之间的直线距离,p为可回收中心的数量,Cs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可回收中心之间的单位运输费用,Xs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可回收中心之间的运输量,ds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可回收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建设总成本C2如下式:
式中,F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基本建设投资,
Zj=0表示备选地下垃圾中转站未被选中,Zj=1表示备选地下垃圾中转站被选中;
城市地下垃圾运输管道建设总成本C3如下式:
式中,W1为垃圾收集点至地下垃圾中转站每公里轨道建设成本,W2为地下垃圾中转站至垃圾处理厂和可回收中心之间每公里的轨道建设成本;
将城市生活垃圾地下网络收运总成本C作为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C=C1+C2+C3
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如下:
城市生活垃圾地下网络收运总成本C不超过总投资预算W
C≤W
各收集地点的垃圾仅可运送至指定的地下垃圾中转站,用下式表示:
式中,
Uij=0表示第i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不运往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Uij=1表示第i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运往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
垃圾收集点运往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量不超过垃圾收集点所收集的垃圾总量,用下式表示:
式中,Ci为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收集总量;
地下垃圾中转站所转运的垃圾量与各居民区垃圾收集点收集到垃圾总量相等,用下式表示:
式中,C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处理容量;
各个地下垃圾中转站转运的垃圾被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用下式表示:
每一个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仅限被送至指定的可回收中心,用下式表示:
从地下垃圾中转站运送至垃圾处理厂及可回收中心的垃圾量,不得超出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处理能力,用下式表示:
式中,
Usj=0表示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不运往第s个可回收中心,Usj=1表示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运往第s个可回收中心;
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全部回收到垃圾处理厂和可回收中心,用下式表示:
Cj=Ck+Cs
式中,Ck为垃圾处理厂的垃圾收集总量,Cs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的垃圾收集总量;
地下垃圾中转站运往垃圾处理厂的垃圾量不超过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用下式表示:
式中,
Ukj=0时表示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不运往第k个垃圾处理厂,Ukj=1时表示第j个地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运往第k个垃圾处理厂;
从地下垃圾中转站运送至可回收中心的垃圾量不会超出可回收中心的处理容量,用下式表示:
式中,Xsj为地下垃圾中转站到可回收中心之间的运输量,Cs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的垃圾收集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69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