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线路板防水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67874.5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5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黄兰兰;孙艳丽;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M3/02;F26B21/08;B01D53/26;B01D53/04;H05K5/02;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王钟楠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线路板 防水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线路板防水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上设置有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凹型块、电磁加热控制器、安装板和主控制器,所述凹型块的进口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凹型块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凹型块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层,所述凹型块的正表面固定贯穿有进气管,所述凹型块的后表面螺纹贯穿有干燥管,所述干燥管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凹型柱,所述凹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电磁线圈,本发明通过设置干燥机构,可以对喷淋水后的电子线路板本体进行干燥,提高电子线路板本体的干燥速度,有效地提高防水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线路板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子线路板防水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线路板是一种电子器材,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还可称为柔性线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当线路板被制作出来后销售前,都会进行防水测试操作,以保证电路板后期安装后能正常使用。
现有的电子线路板用防水测试装置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虽然可以对线路板进行防水测试,但是不具有干燥机构,当线路板进行完防水测试时,其线路板表面会残有水,若让线路板自行晾干,则花费时间长,若干燥还需利用专门的干燥机构进行烘干操作,即降低防水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线路板防水测试装置,以解决防水测试装置不具有干燥机构,降低防水测试装置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线路板防水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上设置有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凹型块、电磁加热控制器、安装板和主控制器,所述凹型块的进口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凹型块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凹型块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层,所述凹型块的正表面固定贯穿有进气管,所述凹型块的后表面螺纹贯穿有干燥管,所述干燥管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凹型柱,所述凹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干燥管的出气端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矩形管,所述凹型块的内部固定有金属网。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板呈相互交错排列,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出气管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均与电磁加热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活动贯穿干燥管的内壁,所述主控制器与风机电性连接,方便在电磁线圈、凹型柱和电磁加热控制器的配合下,可以对干燥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试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凹型块的另一侧与壳体的一侧相固定,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安装在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正表面与安装板的后表面相固定,所述主控制器安装在壳体的后表面,所述进气管的输入端固定贯穿壳体的后表面,方便在主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的配合下,可以控制风机启动和关闭。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放置台,所述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盖板,两个所述盖板的顶部安装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与其中一个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的探测端均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两个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有U型架,方便在U型架的作用下,便于盖板转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空心块,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壳体的另一侧活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的另一端相固定,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一侧,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之间螺纹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放置架,其中一个所述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其中一个所述放置架的一侧螺纹贯穿有两个手拧螺栓杆,方便在限位块、第一轴承和手拧螺栓杆的配合下,可以将电子线路板本体紧紧地固定在两个放置台的内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7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介入智能手术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信号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