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用采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5604.0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惠明;曹勇;李印;戴海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97 | 分类号: | A61B5/097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众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34 | 代理人: | 彭雄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采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用采样器,涉及采样器技术领域,以解决使用者在使用时无法判断自己吹出的气体是否进入吸附剂部分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根中空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取样管的进气口连接一个用于患者吹气的吹嘴,取样管内具有两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取样管内两个第一单向阀之间置有第一吸附剂,所述取样管上靠近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端通过第一安装件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顶端连通有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样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用采样器。
背景技术
人类呼吸中含有数以千计的痕量水平存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些VOCs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并经由血气交换从肺泡释放到呼吸中。疾病通常伴随着代谢途径的改变,因而会导致呼气呼吸的VOC分布发生可检测的变化。因而,对呼气呼吸的分析可以促进疾病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和医疗状况的初步诊断的形成。
目前,市场上的申请号为CN20082003366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呼吸气体样本采集的呼吸采样器,该呼吸采样器,包括一根中空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取样管的进气口连接一个用于患者吹气或咳嗽的吹嘴,取样管内具有两个允许呼出空气通过的单向阀。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使用者在使用时无法判断自己吹出的气体是否进入吸附剂部分,例如有的使用者在使用时,吹出的气体少(比如吹出一口气),此时造成吹入吸附剂内的气体也会少,气体样本的采集不足,影响化验结果,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用采样器,以解决使用者在使用时无法判断自己吹出的气体是否进入吸附剂部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采样器,包括一根中空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取样管的进气口连接一个用于患者吹气的吹嘴,取样管内具有两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取样管内两个第一单向阀之间置有第一吸附剂,所述取样管上靠近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端通过第一安装件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顶端连通有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第一安装件将安装环安装在固定环上,然后使用者含住吹嘴并吹气,吹出的气体经过第一个第一单向阀后与取样管内的第一吸附剂接触,气体中含带的一些物质被第一吸附剂吸附,然后气体经第二个第一单向阀后排出取样管通过固定环、安装环进入气囊,此时使用者通过观察气囊即可判断自己吹出的气体是否进入第一吸附剂部分,当将气囊吹起后即可完成采集,减少了使用者在使用时,吹出的气体少(比如吹出一口气),此时造成吹入吸附剂内的气体也会少,气体样本的采集不足,影响化验结果的情况发生,使用简单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设置在安装环底端的若干第一插杆以及设置在固定板顶端的若干第一弧形槽,各个所述插杆与各个第一弧形槽一一对应并位于第一弧形槽内,各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一侧槽壁均设有卡槽,各个所述第一插杆靠近卡槽的一端均设有位于卡槽内的第二插杆,所述安装环上设有用于将第二插杆限制在卡槽内的限制件。
优选地,所述限制件包括设置在安装环底端的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内竖直滑移连接有弧形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外并竖直插入其中一个第一弧形槽内,此时所述卡板位于第二弧形槽外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插杆背离第二插杆的一侧接触,卡板远离第一插杆的一侧与第一弧形槽的槽壁接触,所述第二弧形槽的槽底与卡板的顶端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弧形槽的一侧槽壁竖直开设有长条形槽,所述卡板靠近长条形槽的一端水平设有推杆,且推杆远离卡板的一端从长条形槽中穿过并设有推环。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的顶端同轴设有环形的嵌入槽,各个所述第一弧形槽均位于嵌入槽的外侧,所述安装环的底端同轴设有位于嵌入槽内的环形板,且环形板底端设有与嵌入槽槽底抵触的橡胶密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5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