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支持识读多种码制的解码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扫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2709.0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5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柳玉銮;林靖翔;谢石木林;魏利龙;姜同培;傅学勤;林祥;许世荣;蒋海峰;林建林;洪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G06K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轩青涛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多种 解码 系统 应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可支持识读多种码制的解码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扫码装置,所述解码系统包括:条形码图片获取模块,获取含条形码的图片;图片识别模块,识别图片中的条形码;解码库,利用人工智能迭代算法,储存各种正常、斑驳、畸变的条形码案列以及修正和识别方案;解码模块,将识别出的条形码依托解码库数据进行修正、识别和解码;以及输出模块,解码成功后输出条码数据;该解码系统通过解码库针对畸变、缺失、高密度斑驳的条码识读进行性能提升,经过大量实验验证,高密度斑驳、畸变的条码识读性能提升较为明显,能够快速识别印刷质量差、模糊不清的条形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支持识读多种码制的解码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扫码装置。
背景技术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条形码的可读性会被印刷质量和环境因素所影响,例如用劣质墨水打印的条码或在打印时表面不均匀的压力直接标记等,这些都是容易造成条码畸变、条码缺失的直接原因,最终导致识读到错误信息或者不识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支持识读多种码制的解码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扫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支持识读多种码制的解码系统,包括:
条形码图片获取模块,获取含条形码的图片;
图片识别模块,识别图片中的条形码;
解码库,利用人工智能迭代算法,储存各种正常、斑驳、畸变的条形码案列以及修正和识别方案;
解码模块,将识别出的条形码依托解码库数据进行修正、识别和解码;
以及输出模块,解码成功后输出条码数据。
其中,所述解码系统还包括一种轻薄型的扫码引擎设备;所述扫码引擎设备包括:
结构壳体;
导光板,设置在结构壳体前部,将扫码模组的照明灯转化为面光源均匀发射;
透屏,粘附在导光板上;所述透屏与导光板之间四周粘附有泡棉;
二维码图像聚焦模块,在镜头范围内自动捕捉并聚焦外界二维码图像;
智能主动万向机构,可驱动结构壳体自动追踪条形码识别。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智能主动万向机构包括座体、偏转体以及万向笼柱体;所述座体上端中部开设有碗形凹槽;所述偏转体下部为圆球体,所述圆球体嵌入碗形凹槽,由所述碗形凹槽支撑限位;绕所述偏转体均匀设置有多根倾斜设置的伸缩驱动杆;所述伸缩驱动杆一端与座体铰接,另一端与偏转体铰接;所述万向笼柱体底部固定在偏转体顶端平台上,上端与扫码引擎设备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万向笼柱体包括多根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在静力状态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成螺旋状盘绕,总体形成镂空笼状的万向笼柱体;所述弹性条的拐弯处的内弯和外弯部位分别固定贴附有弧形的内压电陶瓷条和外压电陶瓷条,扫码引擎设备的控制器控制外部电路作用内压电陶瓷条和外压电陶瓷条伸长或缩短以改变弹性条拐弯处的弯曲弧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形凹槽内表面和圆球体下部外表面分别嵌设有磁铁;所述碗形凹槽和圆球体上的磁铁的相对面同极。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形凹槽的内表面超过二分之一球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杆为液压杆或电动伸缩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2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