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流装置、燃烧装置及VOCs气体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60837.1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势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王晋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装置 燃烧 vocs 气体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物理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流装置、燃烧装置及VOCs气体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含: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活动端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可移动和/或可转动;所述活动端设置在流体流动的通道内,所述活动端将所述流体流动的通道划分为两部分。将所述分流装置设置在用于VOCs气体燃烧的燃烧室的出口处,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借助所述分流器取其中一部分回收其所携带的热能;所述分流装置在实现热能回收的基础上,实现燃烧室与外环境相通,解决封闭燃烧的情况下VOCs气体浓度波动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流装置、燃烧装置及VOCs气体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废气燃烧,往往伴随着燃烧后气体热量的回收利用等技术问题。
对于VOCs气体的燃烧,一般将VOCs的浓度降低至安全范围内后再进行燃烧(一般为25%LEL以内),低浓度VOCs气体燃烧后气体热量的直接通入换热装置即能实现回收利用。但是低浓度VOCs气体燃烧,要解决对高浓度VOCs气体的高稀释比的问题,导致工艺复杂度增加、处理规模增加、安全性不能完全保证等方面的问题。近些年出现了高浓度VOCs气体直接燃烧的处理技术,燃烧腔与换热装置相通使得高浓度VOCs气体在封闭环境内燃烧,容易引发爆炸。而如果直接将VOCs燃烧后的气体与大气连通排放,而不对其不进行热量回用,又存在着较大的能量浪费。因此对高浓度VOCs气体燃烧后排放气体的处理存在着矛盾。本发明意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VOCs气体燃烧后排放气体直接排放其携带的热能被浪费而直接回收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分流装置、燃烧装置及VOCs气体处理方法,在解决废气直接燃烧安全性的问题基础上,实现热量的回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分流装置,包含:
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活动端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可移动和/或可转动;
所述活动端设置在流体流动的通道内,所述活动端将所述流体流动的通道划分为两部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端具有折角,折角的角度范围为0到180度,所述活动端在其折角处与所述固定端移动连接和/或铰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端包含两个板体,两个所述板体在一端连接形成所述折角,两个所述板体之间的夹角不小于0度且不大于180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装置的材质为耐高温材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包含上述分流装置,包括: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设置燃烧室入口,在所述燃烧室上与所述燃烧室入口相对的一端设置燃烧室第一出口和燃烧室第二出口;所述分流装置设于所述燃烧室第一出口和燃烧室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燃烧室出口处的流体通道被所述分流装置划分成的两部分其中之一与所述燃烧室第一出口连通,其中另一与所述燃烧室第二出口连通;
余热回收室,其内部被分成若干互不联通的通道,所述余热回收室内的每个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余热回收室的外部连通;
所述燃烧室第一出口和燃烧室第二出口其中之一与外界连通,其中另一与所述余热回收室的至少一个通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余热回收室的至少一个通道与冷媒连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燃烧室的内壁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余热回收室的内部分成若干互不联通的通道的结构为折流板或扁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流板为若干薄层金属波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势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势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0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