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58674.3 | 申请日: | 2023-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涛;鄢巧;徐书强;刘渝;刘国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2/00;B22D1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丽芹 |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坯连铸 机板 划痕 产生 位置 查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拉速降低0.05m/min,观察划痕深度是否减小,如果减小,则判断为氧化铁皮堆积;在当前板坯块完成切割后,停机等待10S后再快速启动拉矫机拉坯,以使划痕产生位置处的划痕出现渐变;按定尺切割并计算划痕渐变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假设划痕渐变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为X,浇铸接痕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为Z,则浇铸接痕位置到划痕渐变位置的距离Y=Z‑X,根据连铸机浇铸长度和机架位置确定氧化铁皮堆积位置,即划痕产生位置。本发明可快速确定板坯表面划痕产生的位置,进而能够及时对堆积氧化铁皮进行处置,将划痕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机生产时,由于固体坯壳较薄,容易被堆积的氧化铁皮划伤,为确保板坯质量与生产安全,采取如下方法:当划痕达到2mm时,拉速降低0.05m/min,无恶化可维持生产;当划痕深度达到3mm时,拉速降低0.10m/min,无恶化可维持生产至中包结束;当划痕深度超过3mm时,采取降速措施无效,在炉浇完后停机处置。这样的处理方法安全性好,但会打乱炼钢、连铸的生产组织,会造成中间包使用寿命不达标,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并会影响热送,打破钢轧界面生产平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以快速确定板坯划痕产生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拉速降低0.05m/min,观察划痕深度或划痕深度增加速率是否减小,如果划痕深度或划痕深度增加速率减小,则判断为氧化铁皮堆积;
S2在当前板坯块完成切割后,停止拉坯,等待10S后再快速启动拉矫机拉坯,以使划痕产生位置处的划痕出现渐变;
S3确定氧化铁皮堆积位置:按定尺切割并计算划痕渐变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假设划痕渐变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为X,浇铸接痕位置到停机时切割枪位置的距离为Z,则浇铸接痕位置到划痕渐变位置的距离Y=Z-X,根据连铸机浇铸长度和机架位置确定氧化铁皮堆积位置,氧化铁皮堆积位置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
可选地,在步骤S3中,从连铸机观察孔观察,验证氧化铁皮堆积位置。
可选地,S2~S3循环2次,取2次的氧化铁皮堆积位置的平均值作为氧化铁皮堆积位置。
可选地,在氧化铁皮堆积位置增设氧化铁皮去除装置,以控制其产生。
可选地,氧化铁皮去除装置为风管吹扫装置或水管喷淋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快速确定板坯表面划痕产生的位置,即氧化铁皮堆积位置,进而能够及时对堆积氧化铁皮进行处置,将划痕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进而维持连续生产,提高了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和连铸机的作业率。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板坯连铸机板坯划痕产生位置查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8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