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3727.2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1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有适;钟礼瑞;胡敬凯;李勇明;贾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5 | 分类号: | E21B47/005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知创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6 | 代理人: | 房立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糙 裂缝 堵漏 凝胶 效果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包括计量泵、活塞容器Ⅰ、活塞容器Ⅱ、进液管线、玻璃板组、裂缝入口管道、出液管线;所述玻璃板组包括上下重叠的上玻璃板、下玻璃板,所述上玻璃板的中心开小孔,计量泵分别与活塞容器Ⅰ的下端、活塞容器Ⅱ的下端连通,活塞容器Ⅰ的上端、活塞容器Ⅱ的上端通过进液管线与裂缝入口管道的上端连通,裂缝入口管道管道的下端安装在上玻璃板的小孔并与间隙连通;上玻璃板、下玻璃板之间设有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线与出液管道连通。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便,能够在室内实现油气藏钻完井工程裂缝堵漏效果的评价,为油气藏钻井裂缝堵漏工艺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藏钻井过程中钻遇天然裂缝可能导致钻井液大量漏失,采用堵漏凝胶堵塞天然裂缝、阻止钻井液漏失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力的方法。但实际天然裂缝具有粗糙的裂缝表面,具有较高粘度的堵漏凝胶在裂缝中驱替钻井液流动时会发生非均匀驱替流动,导致堵漏凝胶在天然裂缝中呈现非均匀分布,这种现象可能造成近井缝内局部区域的堵漏效果较差,因而影响凝胶堵漏工艺的整体效果。
目前大多采用模拟裂缝漏失评价法对堵漏凝胶进行性能评价及测试,模拟裂缝漏失评价法是以凝胶漏失的量为评价依据,凝胶漏失量大则性能差。该类实验不能模拟确定堵漏凝胶在裂缝内的流动和分布形态,且并未考虑非均匀驱替流动导致的指进现象对堵漏凝胶效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模拟堵漏凝胶在天然裂缝内的流动过程,并进一步评价堵漏凝胶的分布形态及堵漏效果。因此目前尚未有能够有效模拟堵漏凝胶缝内流动形态的室内测试装置。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堵漏凝胶缝内流动形态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在室内物理模拟堵漏凝胶在天然裂缝内的流动过程,并进一步评价堵漏凝胶的分布形态及堵漏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装置,包括计量泵、活塞容器Ⅰ、活塞容器Ⅱ、进液管线、玻璃板组、裂缝入口管道、出液管线;
所述玻璃板组包括上下重叠的上玻璃板、下玻璃板,所述上玻璃板的中心开小孔,所述上玻璃板、下玻璃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四周均密封;
所述计量泵分别与活塞容器Ⅰ的下端、活塞容器Ⅱ的下端连通,所述活塞容器Ⅰ的上端、活塞容器Ⅱ的上端通过进液管线与裂缝入口管道的上端连通,所述裂缝入口管道管道的下端安装在上玻璃板的小孔并与间隙连通;
所述上玻璃板、下玻璃板之间设有若干个与间隙连通的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线与出液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计量泵与活塞容器Ⅰ、活塞容器Ⅱ之间分别设有控制阀Ⅰ、控制阀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裂缝入口管道与活塞容器Ⅰ、活塞容器Ⅱ之间分别设有控制阀Ⅲ、控制阀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液管线上设有压力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出液管线的出液端设有控制阀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该测试装置还包括液体容器,所述出液管线的出液端位于液体容器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裂缝入口管道与上玻璃板的小孔之间填充密封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玻璃板、下玻璃板均为高强度有机玻璃。
一种粗糙裂缝面堵漏凝胶驱替效果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37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