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1680.6 | 申请日: | 202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顾彪;张春雷;杨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C02F1/44 |
代理公司: | 江苏海联海律师事务所 32531 | 代理人: | 王燕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次 过滤 反渗透 元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属于过滤净化设备领域。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可拆卸设置在外壳内的二次过滤组件,二次过滤组件包括:两组通过连接组件串联的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和过滤膜层,过滤膜层设置在中心管外侧,且液体通过透水孔在过滤膜层和中心管内进行流动。通过连接组件将两组过滤元件串联,本装置将二次反渗透过滤整合在一个膜元件中,实现单一膜元件的二次或多次过滤功能,既能得到更低含盐量的产出淡水又精简了设备配备,减小了体积,为一些空间不足的中小型工厂或实验室内提供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过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反渗透是一种利用过滤薄膜两侧的压力差将进水原液分离为淡水(也称渗透液)和浓水(也称浓缩液)的技术。采用反渗透膜片加工而成的过滤内芯称为反渗透膜元件。进水原液含盐量减去淡水含盐量后,再除以原液含盐量,即可得到反渗透的脱盐能力,简称为脱盐率。
现有反渗透膜元件仅对进水原液进行一次过滤,在膜元件具体确定脱盐率的情况下,进水原液含盐量高,则其产出的淡水含盐量也高。在进水具有高盐份或者对产出淡水有更低含盐量要求的场合下,需要对进水原液进行重复多次过滤,方能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高品质产出淡水。因此,现有反渗透膜元件的多次过滤系统具有配管复杂,体积庞大且占地过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次过滤型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可拆卸设置在外壳内的二次过滤组件,所述二次过滤组件包括:
两组通过连接组件串联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位于正中心,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和
过滤膜层,所述过滤膜层设置在中心管外侧,且液体通过透水孔在过滤膜层和中心管内进行流动。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过滤元件沿其中心轴线同轴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分水盖、中间分水盖和出水支撑盖;
进水分水盖,所述进水分水盖包括进水分水板,在所述进水分水板的外端面的中心贯穿设置一次浓水管,在所述进水分水板的内端面的设置进水延长环,所述进水延长环内设置过滤元件;
中间分水盖,所述中间分水盖包括中间分水板,在所述中间分水板的中心处设置供中心管穿过的中间分水孔,在所述中间分水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中间延长环,所述中间延长环内设置过滤元件,同时在其中一个所述中间延长环的侧壁上还设置一次进水孔,且设置有一次进水孔的所述中间延长环朝向进水分水盖;和
出水支撑盖,所述出水支撑盖包括出水板,在所述出水板的中心设置供中心管穿过的出水孔,在所述出水板的板面上设置废水出口,同时在所述出水板的上端面处设置出水支撑环,所述出水支撑环内设置过滤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延长环、中间延长环、出水支撑环的周向外侧壁上均设置限位凸环。通过限位凸环的设置,保证了安装过程的稳定。在进水延长环、中间延长环、出水支撑环的周向内侧设置过滤膜层,在环与过滤膜层的连接位置设置一圈密封胶条,通过密封胶条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隔绝的作用,避免了水不经过过滤膜层的过滤直接沿二者的缝隙流走。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分水盖的周向外侧设置挡水圈。通过挡水圈的设置,保证了中间分水盖将上下隔开的效果;而且此处的挡水圈最好选择唇形密封圈,且此处的唇口朝向进水分水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1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