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48892.9 | 申请日: | 2023-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4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林;史辉军;虞文明;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06 | 分类号: | E04D3/06;E04F21/18;E04D13/147;E04D13/16;E04G21/1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架 结构 玻璃 采光 围护 墙体 交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施工方法在玻璃采光顶夹胶安全玻璃的端部采用橡胶隔振垫和U型不锈钢槽对其保护,利用镀锌钢板将夹胶安全玻璃与围护结构墙体固定牢固,然后在围护结构墙体外侧施工外墙保温材料及用作装饰的铝单板,最后将相应的缝隙利用黑色密封胶封堵,确保交接处封堵严密,从而使得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周边围护结构墙体交接更为牢固,交接处不容易出现开裂、漏风、渗水等现象,保障了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的稳定性,且外形美观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饰施工领域,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馆、车站、商场等中庭部位的屋面一般采用网架结构,而屋顶通常采用玻璃采光顶,玻璃采光顶既可以起到采光作用,又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玻璃采光顶一般高出屋面结构1~1.5m,高出屋面部分周边需增加围护墙体,而玻璃顶面与周边围护墙体交接处如何处理往往是施工的关键,处理不好容易出现渗漏,也可能导致保温效果不好从而出现结露。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实际施工的玻璃顶网架结构,其玻璃顶面与周边围护结构交接处的处理往往并不到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玻璃和围护结构属于两种不同材料,拥有不同的物理性能,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步,交接处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2、交接处密封措施不到位,存在漏风、渗漏现象,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采光顶和周边围护墙体交接处易开裂、密封不到位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结构合理操作简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上设置有围护结构墙体和网架支撑结构,所述网架支撑结构顶部设置有夹胶安全玻璃,夹胶安全玻璃外端卡合有U型不锈钢槽,所述U型不锈钢槽另一侧通过设置镀锌钢板与围护结构墙体顶部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所述夹胶安全玻璃外端粘贴有橡胶隔振垫,所述橡胶隔振垫位于U型不锈钢槽内部。
上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墙体外侧依次设置有外墙保温材料和铝单板。
上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所述U型不锈钢槽开口部位与夹胶安全玻璃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胶。
上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所述铝单板与镀锌钢板交界处设置有密封胶。
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在钢筋混凝土屋面结构上砌筑围护结构墙体和网架支撑结构,砌筑完成后,在网架支撑结构顶部安装夹胶安全玻璃,在夹胶安全玻璃端部粘贴橡胶隔振垫,然后将U型不锈钢槽安装在夹胶安全玻璃端部,将镀锌钢板与U型不锈钢槽及围护结构墙体固定牢固,最后在围护结构墙体外侧施工设置外墙保温材料及铝单板,施工完成。
上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所述U型不锈钢槽开口部位与夹胶安全玻璃交接部分使用密封胶封堵严密,所述铝单板与镀锌钢板交界处采用密封胶封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在玻璃采光顶夹胶安全玻璃的端部采用橡胶隔振垫和U型不锈钢槽对其保护,利用镀锌钢板将夹胶安全玻璃与围护结构墙体固定牢固,然后在围护结构墙体外侧施工外墙保温材料及用作装饰的铝单板,最后将相应的缝隙利用黑色密封胶封堵,确保交接处封堵严密,从而使得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周边围护结构墙体交接更为牢固,交接处不容易出现开裂、漏风、渗水等现象,保障了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的稳定性,且外形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网架结构玻璃采光顶与围护墙体交接处的施工方法的节点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8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