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道的温度调节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44514.3 | 申请日: | 2023-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伟;王文彬;黎玉飞;吴斌;何永强;栾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特威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49/00;F16K31/12;F16K47/02;F16L53/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徐晨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道 温度 调节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的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筒体,其一端与管道连接,另一端用以安装阀芯,且筒体沿轴向贯穿有输送通道,以输送高温流动介质;液压油路;移动组件,其安装于筒体侧壁内部并作用于阀芯;其中,筒体侧壁内部形成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呈包围输送通道设置;液压油路与移动组件共同形成油缸结构,通过液压油路来推动移动组件运动,从而提供沿筒体轴向的动力。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温流动介质的流量控制,筒体侧壁内设计冷却流道,通过冷却水对金属壁面降温,有效减缓调节组件的损坏和老化,由液压油路和移动组件形成的油缸结构集成于筒体中,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且优化型面可以满足亚音速、音速、跨音速的流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的温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高温流动介质的调节和控制一般选用高温调节阀,但高温流动介质的温度带来的热膨胀量、热负荷为控制机构的选材、结构设计、工作方式等带来了诸多难题。
现有的高温调节阀在使用的过程中,仅靠自身的材质特性来保证对高温的抵抗能力,这就造成了在调节阀制作中需要选用更加耐用的材质及大量的耐热配件,对于装置的稳定和经济节约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在具备耐高温性的前提下,缺少有效散热方式,也还是会造成装置的逐步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方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的温度调节组件,筒体侧壁内设计冷却流道,通过冷却水对金属壁面降温,使得金属壁面温度在材料可承受的温度范围之内,有效减缓调节组件的损坏和老化,延长使用寿命,由液压油路和移动组件形成的油缸结构集成于筒体中,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用于管道的温度调节组件,包括:
筒体,其一端与管道连接,另一端用以安装阀芯,且筒体沿轴向贯穿有输送通道,以输送高温流动介质;
液压油路,其与筒体连接,用于液压油调节和控制;
移动组件,其安装于筒体侧壁内部并作用于阀芯,且移动组件与液压油路连接;
其中,筒体侧壁内部形成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呈包围输送通道设置;液压油路位于冷却流道外侧,液压油路与移动组件共同形成油缸结构,通过液压油路来推动移动组件运动,从而提供沿筒体轴向的动力。
优选的,筒体包括内筒以及套设于内筒外侧的外筒;其中,
冷却流道设置于内筒侧壁内部,移动组件设置于外筒与内筒之间。
优选的,冷却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流道、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其中,
主流道呈环形布设于内筒远离阀芯的一端并与进水结构连通,形成周向均匀配水结构;
第一冷却流道沿内筒轴向延伸,且与第二冷却流道连接;
第二冷却流道与出水结构连接,以对输送通道降温。
优选的,内筒包括依次向外套设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以及位于内筒端部的环形板;其中,
第一壳体用以贯穿设置输送通道;
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外侧并与第一壳体夹持形成第一冷却流道;
第三壳体位于第二壳体外侧并与第二壳体夹持形成第二冷却流道;
环形板与第三壳体夹持形成主流道。
优选的,第一冷却流道的壁厚为2-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特威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特威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4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