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纳米花状MnO2 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30672.3 | 申请日: | 202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2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江亮;杜莎莎;鲍卫仁;王建成;苏雨迪;王兵;常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56 | 分类号: | B01J23/656;B01D53/86;B01D53/72;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和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5 | 代理人: | 李建刚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mn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3D纳米花状MnOsubgt;2/subgt;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一种3D纳米花状MnOsubgt;2/subgt;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还原剂、氧化剂和形貌引导剂共混,然后升温进行反应,再依次经过冷却、过滤、洗涤和干燥后,进行焙烧,即得;所述还原剂包括Mnsupgt;2+/supgt;化合物和/或Cesupgt;3+/supgt;化合物。所述3D纳米花状MnOsubgt;2/subgt;基催化剂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催化剂具备纳米片交错堆叠形式的3D花状结构;所述3D纳米花状MnOsubgt;2/subgt;基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氧化乙烷。本发明利用简单水热方法制得3D花状MnOsubgt;2/subgt;基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乙烷,其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易于大规模生产,所得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强,尤其应用于催化氧化乙烷,在310℃可实现转化率达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纳米花状MnO2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常指常压下沸点处在50~260℃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芳香烃、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其中烯烃、芳烃、烷烃等因具有较高的生成臭氧潜势,可导致光化学烟雾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不仅危害大气环境,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诱发一系列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对VOCs有效的治理技术,以降低VOCs的排放量。
VOCs来源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等许多途径。为VOCs排放清单和现场观测显示,工业源是最大来源之一。而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排放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当废气回收价值低或不需要进行回收时,常采用吸附浓缩或催化燃烧技术进行处理,其中催化氧化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以将VOCs在较低温度下(250℃-500℃)氧化成环境友好的CO2和H2O,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法的核心是催化剂,主要分为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大类。贵金属催化剂优点是低温活性好、使用寿命长、选择性好,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易烧结、抗中毒能力弱、易生成氯代副产物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而非贵金属催化剂,因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催化活性虽不及贵金属催化剂,但可以通过在合成过程中调整其晶体结构、形态和表面性质,优化其催化活性。MnO2基材料因其丰度高、价格低、毒性小、氧化还原能力好、价态多变等独特特性,被广泛用作去除VOCs、NOx、CO、臭氧、煤烟等污染物的催化剂。而在VOCs中低碳烷烃因为结构稳定,通常需要较高温度才能活化,因此开发用于低碳烷烃深度氧化的低温催化剂充满挑战。CN106582269A公布了一种修饰型铁催化剂催化氧化乙烷的方法,但该催化剂制备程序复杂,耗时长,且制备过程还涉及到大量废碱液的排放,最重要的是对乙烷转化的效率不高。CN111266100A公布了一种用于乙烷催化燃烧的整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过渡涂层、活性涂层及活性组分,主要成分为SiO2、γ-Al2O3、Pd和氧化钐。但该催化剂制备工艺繁琐,能耗较高。文献(Chin J Catal 2021,42(12),2287)报道的Pt-Nb/Zr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乙烷氧化活性。但作为贵金属催化剂,应用成本高、高温易烧结、抗中毒能力弱是通病。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纳米花状MnO2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D纳米花状MnO2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还原剂、氧化剂和形貌引导剂共混,然后升温进行反应,再依次经过冷却、过滤、洗涤和干燥后,进行焙烧,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0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