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股骨假体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14302.0 | 申请日: | 2023-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广文;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F2/30;A61F2/36 |
代理公司: | 河南华凯科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程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股骨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种股骨假体,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端部的柱状凸起,主体为股骨柄假体,上粗下细,凸起用于连接股骨头假体,所述主体的近骨端周向设置有生物层,且主体上端背部设置有向上的条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上设置有缝合肌肉的线孔。连接板位于主体的背部和端部,并沿着背部的倾斜方向延伸,这样便于肌肉的缝合固定,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股骨假体固定领域,具体为一种股骨假体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常规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固定,仅能实现骨折初始稳定,达不到让老年患者术后即刻下床负重的治疗目标。髋关节置换术常因假体近端缺乏有效固定,而导致治疗失败。临床上亟需设计新的关节假体固定方式,在高龄骨质疏松的环境下,实现假体远近端有效固定。这种新的假体改进方案不仅达到术后早期负重,而且重新复位稳定股骨大转子,从而加速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为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假体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股骨假体,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端部的柱状凸起,主体为股骨柄假体,上粗下细,凸起用于连接股骨头假体,所述主体的近骨端周向设置有生物层,且主体上端背部设置有向上的条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上设置有缝合肌肉的线孔。连接板位于主体的背部和端部,并沿着背部的倾斜方向延伸,这样便于肌肉的缝合固定,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使肌肉和骨头更好的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线孔对称设置四个。上面两个,下面两个,可以改变固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与线孔对应的防止线滑动的线槽。避免线滑动,线槽穿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生物层延伸到连接板上。提高连接板的固定能力。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到凸起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5mm。方便上侧的股骨头假体连接,避免干涉。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竖直高度为130mm~145mm。相对于市场上的通用高度,这里长出30mm,固定效果更好,针对骨质疏松,插入深度大,效果更好,当然了,如果是小尺寸的,可以同比例缩减,比市场上的通用尺寸多出30mm即可。
一种用于上述股骨假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髓腔灌入骨水泥;
向骨水泥中插入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主体上设置了生物层,插入髓腔后,下侧通过水泥固定,上侧通过生物层固定,水泥保障底部稳定,上侧生物层能够更好的跟髓腔结合,保证稳定性;
2、主体上设置了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绳能够将肌肉和骨头固定,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固定效果更好,结合主体底部的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系统;
3、主体上设置了挡环,避免水泥漫延到生物层上;
4、水泥孔和通孔的设置,便于将水泥排出;
5、连接管和导管的设置,便于将水泥导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侧图。
图中:1、主体;11、生物层;2、连接板;21、线孔;22、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未经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4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