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用复合双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11509.2 | 申请日: | 2023-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5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肖燕翔;汪洋;黄靖云;叶志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26 | 分类号: | H01M8/0226;H01M8/0213;H01M8/0221;H01M4/90;H01M4/86;H01M4/88;H01M8/18 |
代理公司: | 宁波聚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6 | 代理人: | 蒋承远 |
地址: | 325006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溴液 流电 复合 极板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用复合材料双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复合双极板包含导电层和设置在导电层上的催化层,其中导电层包括以下原料:高密度聚乙烯、增韧剂、高结构导电炭黑、低结构导电炭黑、膨胀石墨、天然鳞片石墨、防溴剂、增塑剂;催化层为经过氮掺杂活化的超级电容炭。该复合双极板可以有效改善机械性能增加基材韧性,同时也可以改善加工的流动性。导电层中加入防溴剂,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基体的耐候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寿命;利用多种不同结构的导电填料,在既可以达到良好导电性的同时,也能够节约成本。导电层与催化层结合一体,可以促进锌的均匀沉积,抑制锌枝晶生成和生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流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用复合双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新能源储能技术越来越被重视,而液流电池技术作为储能技术之一,展现出了其在储能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发展前景。目前主流的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等,主要应用于电网调峰、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中,含锌体系的可充电电池由于锌的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系统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锌溴液流电池则是作为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双极板在液流电池电堆中主要是用以分隔液流电池正、负极电解液、收集电子和固定电极,能很好地阻绝气体和液体的渗入。因此,双极板需要较高的导电率和较低的内阻,且能够在酸强碱和强氧化还原性的电化学反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还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传统的锌溴液流电池领域用到的双极板材料为碳塑复合材料,主要优点是加工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其材料导电性较差,若导电填料含量过高会使复合板变脆,不宜于电堆组装。碳素复合材料的导电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与基体聚合物、导电填料种类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一些专利方案中通过添加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以提高其导电率,但存在导电填料价格较贵,实际产品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成本控制的问题。
锌溴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溴素等强氧化性物质,可能对双极板基体产生腐蚀;与此同时,电池在充电过程还面临着锌沉积不均匀,导致电池极化大,甚至产生锌枝晶的问题,锌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导电性及良好机械性能、高催化性能的锌溴液流电池用复合双极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用复合双极板,包括导电层及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的催化层,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100~1500μm,所述催化层的厚度为100~2000μm;所述导电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20~60、增韧剂5~40、高结构导电炭黑1~40、低结构导电炭黑1~20,膨胀石墨1-30,天然鳞片石墨1~30、防溴剂0.1~2以及增塑剂0~2;所述高结构导电炭黑的DBP≥1.2mL/g,所述低结构导电炭黑的DBP1.2mL/g,所述高结构导电炭黑与低结构导电炭黑的比例为(30:1)~(1:1);所述催化层包括氮掺杂的超级电容炭。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300000;相对支化度2~10;熔融指数0.01~2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增韧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增韧剂的熔融指数为0.1~5。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高结构导电炭黑的比表面积为20~1000m2/g,粒径为10~100nm,粒径分布D50为1~200μm。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低结构导电炭黑的比表面积为20~400m2/g,粒径为10~100nm,粒径分布D50为1~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1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旋头掘进机构
- 下一篇:球囊导管及消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