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筒除尘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00973.1 | 申请日: | 2023-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6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紧跟;张现春;张波;孟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龙源环保泰州有限公司;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48;B01D46/71;B01D47/06;B01D50/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邱成杰 |
| 地址: | 2253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颗粒物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滤筒除尘系统,滤筒除尘系统包括:料仓,料仓具有进料口和抑尘口;滤筒除尘器,滤筒除尘器具有排灰管、灰斗以及滤芯,排灰管与抑尘口连通,灰斗通过输灰管与料仓的进料口连通;以及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滤筒除尘器连通,用于对滤芯反吹清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与输灰管连通,以将输灰管中的落灰吹送至料仓中。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大型滤筒除尘器清灰时存在采用人工清灰作业强度大、人力成本高,或采用溜管方式整体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颗粒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滤筒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料仓、筒仓、灰库、罐车装载粉状物料作业过程中,随着物料的逐渐加入,容器空间内的空气被置换出来,携带一定量的粉尘从排放口被排出,造成区域环境污染。对于此类尘污染属于阵发式,气量小,含尘浓度变化较大,目前多采用干式滤筒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处理,两者均属于过滤式除尘器。滤筒除尘器基于褶皱式滤筒结构,显著提升单位空间的过滤面积,具有处理效率高、高度集成、体积小、重量轻、布置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此类污染治理的主流技术装备。
目前绝大多数的滤筒除尘器采用压缩空气脉冲反吹滤芯清灰,滤芯表面的积灰剥落后如何高效排出除尘器以及后续如何处置,是此类技术装备的关键环节。目前的排灰方式有以下几种:1、滤芯表面剥落的粉尘落入除尘器底部的积灰箱,人工定期清理积灰箱;2、滤筒除尘器架空布置,滤芯表面剥落的粉尘落入除尘器底部的灰斗,灰斗接排灰阀,排灰阀连接溜管,在重力作用下,干灰沿溜管进入到除尘器下方的料仓或其他装置内。
然而上述的清灰方式存在以下弊端:当采用人工清灰时,作业强度大,增加人力成本;当采用溜管方式时,需要将除尘器安装在高处,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料仓、筒仓本身具有较高的高度,除尘器再安装在其上面,大大增加了建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现有的大型滤筒除尘器清灰时存在采用人工清灰作业强度大、人力成本高,或采用溜管方式整体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滤筒除尘系统。
所述滤筒除尘系统包括:
料仓,所述料仓具有进料口和抑尘口;
滤筒除尘器,所述滤筒除尘器具有排灰管、灰斗以及滤芯,所述排灰管与所述抑尘口连通,所述灰斗通过输灰管与所述料仓的进料口连通;以及
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滤筒除尘器连通,用于对所述滤芯反吹清灰,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输灰管连通,以将所述输灰管中的落灰吹送至所述料仓中。
本发明提供的滤筒除尘系统通过设置输灰管将滤筒除尘器与料仓的进料口连通,使得经由滤筒除尘器沉淀的落灰回到料仓中,以降低粉料在向料仓装载过程中的损耗,同时将空气压缩机设定为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通过与第一出风口连接的第一管路连通至滤筒除尘器以对滤筒除尘器的滤芯反吹清灰,通过与第二出风口接连的第二管路连通至输灰管以将输灰管中的落灰吹送至料仓中,从而改变了常规的利用溜管结构结合重力进行灰尘收集的设定,使得输灰管可根据场地进行灵活设置,并形成了全自动化、闭合的清灰环境,达到了节省人力、避免了高昂的溜管装配成本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大型滤筒除尘器清灰时存在采用人工清灰作业强度大、人力成本高,或采用溜管方式整体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所述滤筒除尘器包括临近所述滤芯设置的喷管,所述喷管上设有朝向所述滤芯设置的喷嘴,所述喷管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筒除尘器包括气包,所述气包设置在所述喷管和所述第一管路之间,所述气包与所述喷管之间设有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风门,所述风门与所述滤筒除尘器的驱动装置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龙源环保泰州有限公司;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国能龙源环保泰州有限公司;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0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