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光纤LSPR SARS-CoV-2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99256.1 | 申请日: | 202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7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冰;向晓英;李艳;罗志会;黄江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角形 纳米 光纤 lspr sars cov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光纤LSPR SARS‑CoV‑2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传感器包括光纤探头,探头表面设有三角形金纳米片层,三角形金纳米片的表面还设有SARS‑CoV‑2抗体层。当固定于光纤探头表面的SARS‑CoV‑2抗体与目标检测物SARS‑CoV‑2抗原特异性结合时,光纤传感区域的有效折射率发生微小的变化,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被影响,其峰位发生偏移。该光纤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无损;特异性高,具有巨大的SARS‑CoV‑2病毒检测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LSPR传感器,具体为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光纤LSPR SARS-CoV-2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被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其最开始传播时,需要通过胸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SARS-CoV-2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并与健康肺部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CT图像中不同的阴影,然而这种诊断方法成本高且容易与其他混淆。随后,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但PCR技术依赖于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和复杂的设备,且其检测时间长。
随着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基于纳米微结构的检测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利用纳米材料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制作比色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菌、病毒、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方面。近年来,基于球形金纳米粒子(AuNPs)的比色传感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裸眼可见等特点,发展迅速。丁莉芸课题组利用AuNPs的比色法实现了胃癌的早期诊断,他们将胃癌生物标志物microRNA-148a的RNA探针修饰在AuNPs表面,如若检测样品中存在microRNA-148a,金纳米粒子会聚集,从而从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吸光光谱也将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简单目视的检测方法同样适用于SARS-CoV-2的检测。已有基于金纳米球的比色传感法检测SARS-CoV-2RNA和SARS-CoV-2刺突抗原,但是其价格昂贵,不可复用。同样,已有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玻片光学平台和镀金膜的D型光纤传感器应用于检测SARS-CoV-2抗体、抗原,然而这些方法操作复杂,依赖于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光纤LSPR SARS-CoV-2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检测光纤表面敏感材料三角形金纳米片的LSPR共振峰位的偏移量而实现生物传感;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无损,特异性高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冠状病毒检测潜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光纤LSPR SARS-CoV-2传感器,包括光纤探头,探头两端分别记为Y端和S端,S端表面设有三角形金纳米片层,三角形金纳米片的表面还设有SARS-CoV-2抗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探头直径为125-800μm。
进一步地,三角形金纳米片的边长为10nm~40nm。
进一步地,该传感器还包括宽带光源、Y型光纤和光谱仪,Y型光纤的一端连接光纤探头的Y端,另一端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宽带光源和光谱仪。光纤探头S端表面有三角形金纳米片敏感材料,光经Y型光纤进入光纤探头,激发探头表面的金纳米敏感材料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现象,LSPR对周围的介质和外界折射率十分敏感,当目标检测物存在时,LSPR的共振峰位和强度就会随之移动。优选方案中,所述光源为卤钨灯宽带光源,工作波长:390~900nm,光谱仪工作波长为350~1000nm。
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所述传感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光纤探头进行处理,利用交联剂MPTMS将光纤探头表面硅烷化,将光纤探头的S端浸泡在三角形金纳米片分散液中,将纳米粒子固定在光纤探头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9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
- 下一篇:一种避障式隧道检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