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装置及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98218.4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0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段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6;B29C45/00;B29C45/13;B22D17/00;B29K7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加庆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部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镁合金半固态注塑成型工艺制备镁合金坯体;
基于所述镁合金坯体,采用注塑工艺,在所述镁合金坯体的预设位置通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注塑补强,得到镁塑复合材料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镁合金碎屑转化成半固态镁合金浆料;
将所述半固态镁合金浆料压入第一模具,制成所述镁合金坯体;
将所述镁合金坯体和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置入第二模具,得到所述镁塑复合材料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分段加热的方式将镁合金碎屑转化成半固态镁合金浆料,以压入所述第一模具;
所述分段加热方式包括:采取中间高两端低的加热分布形式,加热温度为400~800℃,进料端加热温度不低于400℃,出料端加热温度不低于550℃,相邻加热段的温度差为50~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段加热的方式融化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压入所述第二模具;
所述分段加热方式包括:采取中间高两端低的加热分布形式,中段加热温度高于树脂熔点温度10-20℃,进料端加热温度比树脂熔点温度低50~100℃,出料端加热温度比树脂熔点温度低20~50℃,相邻加热段的温度差为2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所述部件的设定区域形成注塑包覆,在需要加强的区域形成注塑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合金为压铸镁合金,包括AZ系列、AM系列、AS系列、AE系列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热塑性树脂构成;
所述纤维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聚砜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镁塑复合材料部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射模块,所述注射模块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用于加热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并注入到第一模具中,所述第二螺杆用于融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注入到第二模具中;
合模模块,用于当镁合金半固态浆料注入到所述第一模具后,制备镁合金坯体;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二模具后,制备得到镁塑复合材料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具和静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具和静模具,其中,两个所述动模具的图案相同,两个所述静模具的图案不同,所述部件需要注塑补强的图案设置在所述静模具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镁塑复合材料部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旋转模块,用于旋转所述合模模块的动模具底座,使所述动模具和相应的所述静模具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
10.一种镁塑复合材料部件,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82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辐照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贴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