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97978.3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2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义;赵立波;刘献礼;赵文凯;王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30;G01N3/04;G01M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途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59 | 代理人: | 宋宁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视窗 腐蚀性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涉及视窗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视窗耐腐蚀检测时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包括浸泡框,浸泡框用于机床视窗浸泡,且浸泡框的一侧固定有侧板,还包括安装于浸泡框内的升降机构、撞击组件和固定在浸泡框内的夹持框,本发明通过夹持板和夹持框分别对两个视窗进行夹持,一个视窗浸泡在腐蚀液中,另一个视窗喷洒腐蚀液,采用两种测试方式进行同步测试,配合设计的撞击组件和敲击机构对两个视窗进行对应的碰撞,观察视窗的裂纹或破碎状态,能够得出其耐腐蚀性,再配合两个方式得到的结果进行参考对照,能够避免误差,同时提高对视窗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窗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视窗,是为了给操作人员观察到机床内部加工流程并对其进行监视和观察的作用,是一种透明材质制成,本身具有很强抗冲击能力,能够应对如铣削碎片、刀具断裂、夹爪松脱、工作件弹出等意外情况。
目前,由于机床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切屑液、润滑剂、清洁剂等腐蚀液体的雾化腐蚀或喷淋腐蚀,以致对安全视窗的防护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机床安全视窗做耐腐蚀的检测,而在视窗出现肉眼观察的俯视现象之前,其内部可能就会因腐蚀而出现脆化或者老化,抗冲击能力大大降低,难以对意外发生情况进行防护,现有中国专利文献CN111579469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机床安全视窗耐腐蚀检测装置,其中通过对视窗外壁均匀喷洒腐蚀液,加上高速旋转的钢球模拟撞击,来贯穿视窗是否出现破碎等来对视窗耐腐蚀效果进行检测,虽然是这种检测方式能够检测视窗在喷洒腐蚀液后强度的检测,但是,由于喷洒的腐蚀液在视窗上的腐蚀需要一定周期,而在这个周期内钢球一直对视窗进行撞击,其本身撞击次数较多也会使得视窗提前破碎,这就会导致视窗耐腐蚀的测试结果不够准确,同时,一次只能对一个视窗进行腐蚀检测,其测试方式较为单一,同时测试效率也低,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且能够进行两种测试方法的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床视窗的耐腐蚀性测试装置,包括浸泡框,所述浸泡框用于机床视窗浸泡,且浸泡框的一侧固定有侧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浸泡框内的升降机构、撞击组件和固定在所述浸泡框内的夹持框,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用于视窗对接的夹持板,且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所述夹持板位置的调节,所述浸泡框的内壁安装有喷淋组件,且所述喷淋组件与所述夹持板顶部对接,用于对夹持板夹持的视窗进行撞击的所述撞击组件与所述浸泡框一侧内壁固定,所述夹持框用于视窗的夹持,且所述夹持框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夹持框夹持的视窗测试的敲击机构,所述敲击机构内安装有与所述撞击组件相对接的连接绳。
优选的,所述敲击机构包括两个往复丝杆和固定在所述夹持框外边的齿板,两个所述往复丝杆分布在夹持框的两侧,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夹持框外壁固定,且两个所述往复丝杆的顶部安装有驱动件,两个所述往复丝杆外侧螺纹套接有移动座,且两个所述移动座之间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套接有与所述齿板相啮合的滚动轮,且所述滚动轮的外侧固定有转动管,两个所述转动管的之间安装有敲击件,且所述敲击件与所述连接绳对接,设计的敲击机构能够对视窗进行敲击,检测其强度。
优选的,所述敲击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杆外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移动杆的中间,且所述固定座的外端与连接绳一端固定,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均固定有弧形管,且所述弧形管内滑动插接有移动柱,且所述移动柱的外侧安装有与所述弧形管的开口滑动插接的对接板,所述移动柱的一侧固定有滑动贯穿弧形管端板的对接柱,另一侧固定有敲击头,且对接柱的外侧套有与所述弧形管内壁和所述移动柱相抵的挤压弹簧,所述转动管的外侧等角度固定有多个与所述对接板相抵的调节片,设计的敲击组件能够对视窗进行撞击,检测其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7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评论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二维材料的转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