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7817.6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3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孙振;丁重云;张连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金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6 | 分类号: | C22B3/06;C22B3/38;C22B15/00;C22B19/00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彬 |
地址: | 26514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难处 精矿 浸液 方法 | ||
1.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难处理金精矿经过两段焙烧后的焙烧渣进行酸浸处理,控制pH=0.9-2,通过酸浸过程将铜、锌等杂质元素浸入到酸浸液中,酸浸液同时闭路循环以提高其在酸浸液中的富集浓度;
(2)将车间得到的酸浸液通入到搅拌罐搅拌,并向其中泵入一定量的复合萃取剂,适宜温度下搅拌后静置进行液液相分离,最终得到萃取了铜、锌离子的上层复合萃取剂相(油相)和下层酸水溶液相;
(3)将(2)中得到的两相相分离后,下层泵回酸浸系统,在补充新酸溶液后继续酸浸处理焙烧渣富集铜、锌等金属元素,上层继续在搅拌罐用作萃取剂萃取待处理的酸浸液,结束后继续循环上述操作;
(4)待循环一定次数后进行液液相分离,采用常规方法对(3)中得到的萃余相进行氧化、絮凝等操作固液分离出砷,萃取相中得到回收的铜锌;
所述复合萃取剂为:疏水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和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溶剂均相复合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所述酸浸液在运行102-484小时稳定状态下得到,得到酸浸液中铜浓度>300mg/L、锌浓度>30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功能化离子液体是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由疏水性阴离子和含有硫脲基基团的羟基功能化阳离子组合成的离子液体,该类离子液体制备过程如下:
①将1-(3-氨基丙基)咪唑和乙腈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滴加溶解异硫氰酸异丙酯的乙腈溶液反应;抽滤得到白色粉末状中间物1-(3-异丙基硫脲基丙基)咪唑并干燥;
②将适量溴乙醇溶于乙腈,加入①中得到的1-(3-异丙基硫脲基丙基)咪唑粉末并搅拌,反应结束后旋除乙腈得到粘稠液体;用去离子水溶解后用无水乙醚洗涤,旋除溶剂后得到中间产物1-羟乙基-3-异丙基硫脲丙基咪唑溴盐;
③将②得到的1-羟乙基-3-异丙基硫脲丙基咪唑溴盐再次用去离子水溶解,与疏水性的阴离子盐(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或六氟磷酸钾)进行离子交换制备得到相应的离子液体;得到分层的两相,除去上层后用水洗涤下相,直至水中加入AgNO3无沉淀出现;旋蒸除水得到1-羟乙基-3-异丙基硫脲丙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离子液体或1-羟乙基-3-异丙基硫脲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萃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酸浸操作中所用到的酸为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或者相关工艺中产生的污酸;酸浸过程中酸浸液pH控制在0.9-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复合萃取剂中P204质量含量在5%-35%之间;离子液体质量含量在25%-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复合萃取剂与酸浸液的剂液比为1:10-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萃取时间为1-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萃取温度为2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中铜、锌分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循环次数为5-1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金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市金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78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压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调器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