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6308.1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辉;刘毅;方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90/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陆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环 抽拉式 腹膜 脂肪 剔除 设备 | ||
1.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包括用于抓握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护套,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负压接头;
还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护套以及所述壳体内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为刃口,所述内管的后端与所述负压接头对接导通;
还包括抽拉件,所述抽拉件包括顺序连接的指环以及直齿条,所述指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抽拉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所述抽拉件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内管的旋转中心线;
所述抽拉件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内管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弧形外凸部,所述弧形外凸部开设有滑动连接所述直齿条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有突起;
所述直齿条的一侧设有齿状结构,所述直齿条的另一侧设有滑动连接所述突起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下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壳体以及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以及所述右壳体的后端相互拼合构成所述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的外围设有螺纹连接螺母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后端套设有轴套扣,所述轴套扣上开设有转动连接内管的通孔;
所述轴套扣设有相邻设置的弹性卡扣以及限位凸起,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套设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夹设在所述轴套扣与所述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套体以及固定在套体内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前端伸出所述套体的前端;
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转动连接;
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螺纹连接所述护套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护套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三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螺纹连接有波珠螺丝,所述波珠螺丝的端部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延伸出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所述护套上设有嵌入所述滚珠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用于标识滚珠螺丝位置的定位标识结构;
所述护套的外侧设有对位件,所述对位件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外围;
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有左壳体以及右壳体,所述三个定位孔均开设在所述左壳体或者所述右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是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所述延伸部超出内管,所述延伸部局部覆盖内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齿轮主体,所述齿轮主体的一侧的外壁设有轮齿,所述齿轮主体的另一侧设有套设在所述单向轴承外围的轴套,所述轮齿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套的外径;
所述轮齿与所述直齿条啮合;
所述内管与所述壳体之间还安装有至少两个轴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齿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用于锁止所述内管的锁止机构;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限位螺钉,所述抽拉件邻近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限位螺钉;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勺型托勾,所述勺型托勾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勺型托勾包括顺序连接的弧形部以及倾斜引导部,所述倾斜引导部开设有穿过转轴的通孔;
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内管邻近所述抽拉件外露出壳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环抽拉式腹膜后脂肪剔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
所述内管的外侧固定有从动齿轮;
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一啮合部以及啮合所述直齿条的第二啮合部;
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一啮合部的齿数,且大于第二啮合部的齿数;
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啮合部的外径,且大于第二啮合部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63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人造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