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通信参数配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4597.1 | 申请日: | 202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4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婷;高朋;双世勇;张国宇;孟伟;彭鸣;孙跃聪;侯裕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3/50 | 分类号: | H04L43/50;H04L43/00;G06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通信 参数 配置 测试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网络通信参数配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网络测试领域,包括:根据业务通信需求,获取测试参数以及对应各参数的测试数据;从测试参数中选定一基准参数,计算其余各参数与基准参数的融合度;基于融合度,对所述各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所有参数的有序序列;基于参数的有序序列,获取各参数的测试数据对应的行或列矩阵;基于各参数测试数据对应的行或列矩阵,组合得到所有参数的测试数据对应的多维多行多列矩阵;基于多维多行多列矩阵,获取得到最优测试用例集。本说明书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在使用蚁群算法前,对测试数据进行矩阵排序,提高算法初期收敛速度,加快搜寻时间,得到最优测试用例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通信参数配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蚁群算法是一种用来寻找优化路径的概率型算法,该算法应用于其他组合优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指派问题、Job-shop调度问题、图着色问题和网络路由问题等。近几年,也有学者将其应用到接口测试中,将两两参数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例集,一般接口测试工作量较大,通过蚁群算法得到最优组合测试用例集。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系统也尤其复杂,系统通信需要配置各类参数,且参数类型多样化,取值范围随机性强,在对网络类设备进行测试时,需要设计大量组合用例对其网络通信功能进行覆盖,人工测试设计和执行所占用的成本资源非常大,所以急需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且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化,得到高效率的测试用例集。
基于蚁群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需要准备大量的测试数据,可以是历史测试数据,也可以是重新设计的测试数据。蚁群算法中信息素初值相同,选择下一个节点时倾向于随机选择,虽然随机选择能探索更大的任务空间,有助于找到潜在的全局最优解,但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正反馈的作用,导致算法初期收敛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网络通信参数配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算法初期收敛速度慢,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网络通信参数配置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包括:
根据业务通信需求,获取测试参数以及对应各参数的测试数据;
从所述测试参数中确定一基准参数,计算其余各参数与所述基准参数的融合度;
基于所述融合度,对所述各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所有参数的有序序列;
基于所述参数的有序序列,获取各参数的测试数据对应的行或列矩阵;
基于各参数的测试数据对应的行或列矩阵,组合得到所有参数的测试数据对应的多维多行多列矩阵;
基于所述多维多行多列矩阵,获取得到最优测试用例集。
可选地,根据业务通信需求,获取测试参数以及对应各参数的测试数据,包括:
获取测试参数集合,其中,所述参数集合包括参数名称、参数类型、参数取值范围和参数个数;
根据每个测试参数的取值范围,基于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法,获取对应各参数的测试数据。
可选地,从所述测试参数中确定一基准参数,计算其余各参数与所述基准参数的融合度,包括:
确定所述基准参数的融合度为0;
根据所述其余各参数和所述基准参数的关系,计算得到所述其余各参数的融合度;其中,其余各参数的融合度取值包括1、2、3、4四个等级。
可选地,基于所述各参数的融合度,对所述各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所有参数的有序序列,包括:
基于冒泡排序法,对所述各参数的融合度排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未经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45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结构组件及功率模组装置
- 下一篇:茶叶生产线的监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