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制造转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4246.0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宽士;矶贝伸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K1/278 | 分类号: | H02K1/278;H02K1/22;H02K15/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旋转 电机 转子 制造 方法 | ||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包括:转子芯部,上述转子芯部具有沿周向方向形成的多个磁体接收孔;以及多个永磁体,多个上述永磁体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的对应一个中。上述磁体接收孔中的每一个具有彼此径向地相反的一对径向外壁表面和径向内壁表面。上述磁体接收孔中的每一个通过固定树脂固定在转子芯部的对应的磁体接收孔中,上述固定树脂包括:插设在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外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外部树脂;以及插设在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内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内部树脂。径向外部树脂的粘合强度高于径向内部树脂的粘合强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制造转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存在用于旋转电机的IPM(内部永磁体)转子。在IPM转子中,多个磁体接收孔形成在转子芯部中,并且多个永磁体分别接收在磁体接收孔中。此外,还已知利用固定树脂将永磁体固定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中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第JP6813009B2号)。具体地,根据该技术,转子芯部的每个磁体接收孔具有径向外壁表面和径向内壁表面,它们是限定出磁体接收孔的转子芯部的内壁表面。每个永磁体通过由固定树脂粘结到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外壁表面和径向内壁表面而固定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的对应一个中。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本领域已知的如上所述的IPM转子可能涉及以下问题。即,在旋转电机的运转期间,热应力会作用于转子,并且固定树脂的膨胀和收缩在磁体接收孔中反复发生。此外,振动和离心力会作用于转子。因此,在磁体接收孔中可能发生固定树脂的剥离和/或断裂,从而使得不可能维持磁体接收孔中的永磁体的固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制造该转子的方法,该转子能够在固定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中的状态下适当地保持永磁体。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上述转子包括:转子芯部,上述转子芯部具有沿周向方向形成的多个磁体接收孔;以及多个永磁体,多个上述永磁体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的对应一个中。上述磁体接收孔中的每一个具有彼此径向地相反的一对径向外壁表面和径向内壁表面。上述磁体接收孔中的每一个通过固定树脂固定在转子芯部的对应的磁体接收孔中,上述固定树脂包括:插设在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外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外部树脂;以及插设在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内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内部树脂。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外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外部树脂的粘合强度高于永磁体与对应的磁体接收孔的径向内壁表面之间的径向内部树脂的粘合强度。
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因热应力和/或振动而发生固定树脂的剥离和/或断裂,固定树脂的剥落和/或破裂也将优先发生在磁体接收孔中的永磁体的径向内侧。其结果是,在永磁体的径向外侧维持永磁体被固定树脂固定(或粘结)在磁体接收孔中的状态。
此外,在旋转电机的运转期间,转子的离心力作用于永磁体。然而,通过将径向外部树脂的粘合强度设定为高于径向内部树脂的粘合强度,仍然在永磁体的径向外侧维持永磁体的固定状态。其结果是,可以将永磁体适当地保持在固定在转子芯部的磁体接收孔中的状态。
此外,通过有意地降低径向内部树脂的粘合强度的上述构造,可以使转子中使用的固定树脂的量,特别是具有高固化程度的固定树脂的量最小化。因此,由于固定树脂的使用量的最小化、用于固化固定树脂的能量的减少以及由此在转子制造期间排放的CO2的量的减少,可以实现转子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固定树脂的粘合强度越高,永磁体对转子芯部的固定强度越高。即,固定树脂的粘合强度越高,越不可能在转子芯部与固定树脂之间的界面处或者在永磁体与固定树脂的界面处发生固定树脂的剥离,并且固定树脂的粘合强度越高,越不可能在转子芯部与永磁体之间发生固定树脂的断裂。此外,固定树脂的拉伸强度越高,固定树脂的粘合强度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4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