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2139.4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1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明;张传贵;刘汉清;聂平;金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C08L33/20;C08L23/12;C08K13/06;C08K3/08;C08K7/24;C08K3/04;C08K5/42;C08K5/17;C08K9/06;C08K3/015;C08L29/04;C08L27/06;D01F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杜瑶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绒服 纳米 抗菌 除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抗菌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一:按重量份数准备原料:纤维基料18‑25份、络氨铜粉体7‑10份、粉体树脂10‑12份、修饰剂1‑3份、还原剂1‑1.5份、活性炭3‑5份、去离子水2‑3份;步骤二:将修饰剂加入络氨铜粉体中并进行混合,混合60‑90min后即得纳米铜系粉体;本发明通过在母粒制备过程中添加铜离子,其物理特性可以介入破坏细菌的核,从而使得细菌失活,从而使得制得的母粒具备抗菌性能,而为避免失活细菌产生异味,本发明通过加入粉体树脂,且粉体树脂中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能够有效吸附失活细菌的异味和羽绒服内部羽绒的异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生活中对于羽绒制品的卫生要求提升,抗菌类羽绒产品逐渐便得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羽绒类产品在制备过程中常将抗菌母粒和分散剂等助剂与纤维基体树脂混合,通过熔融纺丝生产抗菌的纤维布料,抗菌剂不仅存在于纤维的表面,而且均匀分散于纤维之中,抗菌效果比较持久。
各种抗菌剂均匀分散在基体树脂中作成浓缩体,即抗菌母粒。以一定量抗菌母粒和相应的树脂粒子掺混后,按照纤维的加工成型方法,即可制得表面具有抗菌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的抗菌纤维。
抗菌、除臭材料是通过添加一定的抗菌、除臭物质,使材料具有抑制或杀灭表面细菌能力的功能材料,但目前适合于添加到基体树脂的抗菌材料,其抗菌效果、毒性、环保性、安全性以及与塑料的结合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提供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一:按重量份数准备原料:纤维基料18-25份、络氨铜粉体7-10份、粉体树脂10-12份、修饰剂1-3份、还原剂1-1.5份、活性炭3-5份、去离子水2-3份;
步骤二:将修饰剂加入络氨铜粉体中并进行混合,混合60-90min后即得纳米铜系粉体;
步骤三:将制得的纳米铜系粉体与粉体树脂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经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150℃,即得到混合粉体树脂;
步骤四:将制得的混合粉体树脂浸泡在还原剂的水溶液中,用去离子水冲洗,冲洗后进行干燥2-3h,即得到铜纳米粒子树脂;
步骤五:将制得的铜纳米粒子树脂和活性炭、纤维基料熔融混炼,经过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180℃,即得所述纳米抗菌除臭母粒。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粉体树脂的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多乙烯多胺按照摩尔比1:1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将上述混合物与PP树脂粉体按质量比2:3混合即得粉体树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混合操作具体为:将修饰剂和络氨铜粉体共同放入捏合机进行混合修饰,温度为20-25℃,搅拌速度为500r/min。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纤维基料为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修饰剂选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还原剂选用硼氢化钠、水合肼中的一种,其中还原剂的浓度是0.1~1g/L。
一种羽绒服的纳米抗菌除臭母粒,其由上述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2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