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新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80616.3 | 申请日: | 2023-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6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于镇华;李彦生;龙永;刘长锴;胡岩峰;王新珍;毛梦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21/00;A01G22/2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李程 |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新 根瘤菌 neorhizobium glycine ec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从大豆根瘤内分离纯化获得的一株Neorhizobium属根瘤菌及其应用,经生理生化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是Neorhizobium属的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NeorhizobiumglycineEC2‑8。菌株回接实验表明,该根瘤菌能够侵染大豆根部并形成有效结瘤,并可促进大豆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隶属于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的一个新种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共生生物固氮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由根瘤菌和大豆相关基因共同参与、相互对话、识别、协同作用并随环境条件和细胞内的生理变化而调节的复杂过程。豆科植物-根瘤菌联合共生过程不仅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了所需氮素,还可以通过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供氮能力。生物固氮作用可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降低氮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无机氮素累积、土壤酸碱失衡、水体富营养化等风险,促进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还可以提高磷的利用效率,间接调节土壤碳氮磷的化学计量比。目前,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根瘤菌的接种面积达80%以上,而我国根瘤菌接种面积不足5%。因此,分离纯化高效的根瘤菌资源一方面可以为丰富根瘤菌菌种资源库、研发商用根瘤菌菌剂提供候选菌株,另一方面可通过根瘤菌的施入优化土壤碳氮磷元素循环,促进作物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从大豆根瘤内分离纯化获得的一株Neorhizobium属根瘤菌EC2-8及其应用,补充了现有根瘤菌菌种资源,该根瘤菌能够侵染大豆根部并形成有效结瘤,同时可促进大豆生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从大豆根瘤内分离纯化获得的一株Neorhizobium属根瘤菌及其应用,经生理生化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是Neorhizobium属的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2年5月24日,保藏编号CCTCC NO:M2022709。
结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其为隶属于Neorhizobium sp.(新根瘤菌属)的一个新种,与最相近的菌株Neorhizobiumtomejilensis T17_20T的相似性为98.57%。菌株回接实验表明,该根瘤菌能够侵染大豆根部并形成有效结瘤,同时可促进大豆生长。
所述的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其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菌系统分类属于Neorhizobium sp.(新根瘤菌属)的一个新种。
所述的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可侵染大豆根部并形成有效根瘤,还可明显增加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以及地上鲜重和干重。因此,可以将该菌用于促进大豆生长。
所述的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用于促进大豆生长时,将所述的根瘤菌进行发酵,获得发酵液,将大豆种子浸泡于所述发酵液内,或采用所述发酵液浇灌大豆幼苗根部。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可降低氮肥的生产投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本发明还可减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氮肥的施入量,节约农民生产成本,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可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确保了产出的粮食产品及秸秆饲料质量,使下游产品的品质安全得到保障,社会效益显著。
保藏信息
根瘤菌Neorhizobium glycine EC2-8,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武汉,保藏日期:2022年05月24日,保藏编号CCTCC NO:M20227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0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