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拉剪破岩机构、钻拉剪原位破岩设备及掘进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3903.1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董陇军;范方政;郝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37/04 | 分类号: | E21C37/04;E21C27/20;E21C27/30;E21C3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李金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拉剪破岩 机构 钻拉剪 原位 设备 掘进 方法 | ||
1.一种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钻进动力装置(10)、油缸系统(7)、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岩体质量钻进感知模块(11)和除尘机构(5),所述钻进动力装置(10)配合所述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进行钻孔,所述油缸系统(7)配合所述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先进行施加侧向压力,再进行施加外向拉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感应器(12),所述位移感应器(12)设置在所述油缸系统(7)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压控制系统(6),所述油压控制系统(6)与所述油缸系统(7)和所述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控制系统(6)包括第一油管(61)、第二油管(62)、第三油管(63)、第一油表(64)、第二油表(65)、第三油表(66)、第一控制开关(67)、第二控制开关(68)和第三控制开关(6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包括:第一壳体(82)、第一钻杆(88)、第一钻头(87)、第一活塞(83)和第一侧压施加锥体(84),所述第一钻头(87)设置在第一钻杆(88)的一端,所述第一钻杆(88)穿过所述第一壳体(82)后另一端与所述钻进动力装置(10)连接,所述第一活塞(8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82)内并将所述第一壳体(82)内分成第一腔室(85)和第二腔室(86),所述第一壳体(82)上设有第一油口(81)并与所述第一腔室(85)连通,所述第一侧压施加锥体(84)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83)上并能伸出或收容在所述第二腔室(86);
所述油缸系统(7)包括:第一缸体(74)和第二活塞(73),所述第二活塞(73)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74)内并将所述第一缸体(74)内分成第三腔室(75)和第四腔室(76),所述第一缸体(74)上设有第二油口(71)和第三油口(72),所述第二油口(71)与所述第三腔室(75)连通,所述第三油口(72)与所述第四腔室(76)连通,所述第一钻杆(88)穿过所述第一缸体(74)且所述第一钻杆(88)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活塞(73)抵接的套环(9),所述第一缸体(74)与所述第一壳体(82)连接;
所述第一油口(81)与所述第一油管(61)连接,所述第二油口(71)与所述第二油管(62)连接,所述第三油口(72)与所述第三油管(63)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拉剪破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与孔内侧压梯度加载系统(8)包括:第二钻杆(812)、第二钻头(813)、翼片(89)、第二侧压施加锥体(810)和楔形体(811),所述第二钻杆(812)的一端设有第二钻头(813),另一端与所述钻进动力装置(10)连接,所述第二侧压施加锥体(810)设置在所述翼片(89)的前端,所述翼片(89)设置有至少两片且等距围绕所述第二钻杆(812)设置,所述楔形体(811)套设在所述第二钻杆(812)上且位于所述翼片(89)的内侧;
所述油缸系统(7)包括:第二缸体(712)、第三活塞(710)和第四活塞(711),所述第三活塞(710)和第四活塞(711)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712)内并将所述第二缸体(712)内分成第五腔室(713)、第六腔室(714)和第七腔室(715),所述第二缸体(712)上设有第四油口(77)、第五油口(78)和第六油口(79),所述第四油口(77)与所述第五腔室(713)连通,所述第五油口(78)与所述第七腔室(715)连通,所述第六油口(79)与所述第六腔室(714)连通,所述第二钻杆(812)穿过所述第二缸体(712)且所述第二钻杆(812)上设有供所述第三活塞(710)抵接的套环(9),各所述翼片(89)的后端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712)上,所述第四活塞(711)与所述楔形体(81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油口(77)与所述第一油管(61)连接,所述第五油口(78)与所述第二油管(62)连接,所述第六油口(79)与所述第三油管(6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39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