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3623.0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严建荣;冯文祥;吉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奇克氟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5/134 | 分类号: | C08K5/134;C08K5/43;C08K5/3475;C08K5/3435;C08J9/00;C08L7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周春雨 |
地址: | 2005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抗烧芯 抗氧剂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数计,抗氧剂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受阻酚类抗氧剂6~6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0~50份;紫外吸收剂25~65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5~45份;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且以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重量计,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5~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20份。抗氧剂复合物中同时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光稳定剂体系,通过上述组分的有效配合,使得该抗氧剂复合物能够平衡抗烧芯和抗黄能力,进而使得将该抗氧剂复合物一次添加即可一次性解决海绵发泡的焦烧问题和海绵成型后的黄变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抗氧化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应用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聚醚由于在后续的发泡过程中内部温度偏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烧芯,因此具有优良抗烧芯性能的抗氧剂成为聚醚厂商的迫切需要。同时,聚氨酯软泡海绵的耐黄变性能与抗氧剂也密切相关。
现有技术中应用在聚醚中的抗氧剂大多是复抗、BHT、1076等,但不能很好的满足海绵抗烧芯要求,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步提高,BHT和廉价的复抗也很难满足环保的要求,而抗氧剂1076由于熔点太低,如果干燥不彻底会存在低挥发性的溶剂,并且抗氧剂1076是粉末状,添加不方便、有气味,用在软泡海绵里面抗烧芯性能差。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以抗氧剂1135为主的复合型抗氧剂,但由于配方不佳和技术限制以及性价比的要求提高,不能很好的解决聚醚抗烧芯问题,导致海绵厂商在夏季还要额外添加抗氧剂和大量的物理发泡剂来确保海绵安全生产状况,增加了成本和操作难度。
另外,虽然市面上销售的抗烧芯剂PUR55、ST21和chicnox325应用在海绵里的抗烧芯效果也不错,但其抗黄变性能相对较差,尤其是紫外线引起的光照黄变以及氮氧化物引起的气熏黄变。通常,从添加剂的角度分析,海绵的黄变包括以下四种:(1)海绵发泡/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引起的热氧老化黄变;(2)接触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引起的气熏黄变;(3)海绵引起的织物污染;(4)海绵接触紫外线而引起的黄变。这些黄变,往往和抗氧剂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抗氧剂的既有可能对以上某些黄变有着正面抑制作用,但是同时也可能起负面作用,而促进其他种类黄变的发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对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生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该抗氧剂复合物中同时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光稳定剂体系(紫外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通过上述组分的有效配合,使得该抗氧剂复合物能够平衡兼顾抗烧芯和抗黄能力,进而使得将该抗氧剂复合物一次添加即可一次性解决海绵发泡的焦烧问题和海绵成型后的黄变问题。
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抗氧剂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且以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5~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本申请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同时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抗氧剂245具有更佳的耐热性、抗色变能力,抗氧剂1135不仅具有抗焦烧的能力,同时具有极佳的相容性,可以将各种组分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将二者复配使用能够明显提高抗氧剂复合物的抗烧芯和抗黄变能力,复配使用时比单独使用能使海绵具有更高的起始氧化温度,同时光照和气熏的抗黄变性能也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奇克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奇克氟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3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