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结构顶面玻璃采光顶安装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0184.8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4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马林;陈树迎;刘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东方家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8 | 分类号: | E04B7/18;E04D13/03;E04D13/035 |
代理公司: | 济南联合竟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71 | 代理人: | 伦文知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玻璃 采光 安装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节能工程玻璃安装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铝结构顶面玻璃采光顶安装系统,包括供顶面玻璃安装的铝框架,铝框架上设有用以定位顶面玻璃的限位边框,限位边框的四周均设有一个用以将顶面玻璃固定在铝框架上的抵压件,铝框架上且位于每个抵压件的位置处均设有用以带动抵压件移动的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当第一活动组件和对应的第二活动组件同时启动时,抵压件处于朝向限位边框内部所移动的状态,本发明通过顶面玻璃安装在限位边框中的过程时,从而触发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的同时运动,从而促使抵压件朝着顶面玻璃的方向移动,使得顶面玻璃被夹在抵压件和铝框架之间,提高了稳定性,以及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节能工程玻璃安装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铝结构顶面玻璃采光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采光顶具有自然采光、通透融合、空间开阔的优点,在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的背景下,玻璃采光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如体育馆、机场、会展中心等公共建筑,酒店的大堂、写字楼的共享空间以及各类建筑物的顶层,传统均是通过固定胶对顶面玻璃进行安装,随着长期的风吹日晒,容易导致顶面玻璃的安装不稳定,还容易导致密封效果不佳,不利于对顶面玻璃的安装。
在现有采光顶建筑工程技术中,玻璃采光顶系统一般是由玻璃面板、夹持组件和结构支撑组成的,夹持组件多为铝合金型材,结构支撑多为钢结构檩条,铝合金夹持组件往往通过调整钢件与钢结构檩条实现连接,节能采光顶,尤其是大型超高层节能采光顶由于顶部高度比较高,风荷载比较大,同时又要求通透性好,常规的做法是:以钢结构作为固定支撑,通过立柱和内压板将玻璃板块固定在钢结构上,再进行外装饰板的安装,而在安装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打上固定胶,安装较为繁琐,对于高处安装玻璃的过程中,较为繁琐的安装方式对于安装人员不安全,玻璃更换也非常麻烦。
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1310245054.X一种能室内安装的节能采光顶,包括:立柱、玻璃附框、内压板和玻璃板块,所述玻璃板块通过耐候密封胶固定在所述玻璃附框一端;所述玻璃附框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压板上;所述立柱包括与所述玻璃板块垂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向与所述玻璃板块的平面平行,所述内压板上也设有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螺栓将所述内压板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内压板的安装孔为长圆形,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玻璃板块的平面垂直,所述内压板上还设有内压板垫块,所述内压板与所述内压板垫块的接触面为锯齿状面,所述玻璃附框设有凹槽,所述内压板为L形结构,且端部设有圆弧面,所述内压板的端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并能转动,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凸台,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通过立柱芯柱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立柱芯柱之间为螺栓连接,还包括室内扣板和室内扣板连接件,所述室内扣板通过所述室内扣板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的节能采光顶在装配采光顶立柱和玻璃附框时,由于安装孔设于采光顶立柱的侧面,因而在室内便能够完成施工,无需采用外挑脚手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作安全性,然而,在室内安装时,需要安装人员处于玻璃下方进行安装,不仅安装费力,还容易因玻璃发生意外掉落对安装人员造成伤害,安全系数不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对顶面玻璃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铝结构顶面玻璃采光顶安装系统,本发明通过顶面玻璃安装在限位边框中的过程时,从而触发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的同时运动,从而促使抵压件朝着顶面玻璃的方向移动,使得顶面玻璃被夹在抵压件和铝框架之间,提高了稳定性,以及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东方家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东方家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0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