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验光配镜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6930.6 | 申请日: | 202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7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良;傅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博士眼视光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16H70/60 | 分类号: | G16H70/60;A61B3/103;G16H70/20;G16H50/30;G16H50/70;G16H50/20;G16H20/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航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6 | 代理人: | 张赞 |
地址: | 15000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验光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验光配镜方法及系统,涉及屈光矫正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包括: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自动验光配镜系统产生多个验光单,多个验光单包括第一验光单、第二验光单、第三验光单,每个验光单包括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第一验光单是基础屈光数据,第二验光单是优化视觉畸变的,第三验光单是用于与第一验光单和第二验光单比较后确定是否作为配镜方案的;所述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瞳距视角控制模块和双眼检测模块。本发明方法使得儿童和青少年在佩戴精准合适眼镜之后能够长时间拥有最佳清晰视觉,大幅度减少了眼睛的疲劳;本发明系统极大减轻了检查人员的工作量与专业技能要求,同时又为配镜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精准的配镜度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屈光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验光配镜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眼镜业的验光过程依赖验光师技术来确定验光的起始点和眼镜的最终验光单。包括:首先,用电脑验光系统取得人眼屈光不正的客观测量,并得到一个近似的客观验光单;然后,验光师会通过验光机确定一个大体的球镜度数后,根据电脑验光单、验光师经验、用户的主观反馈,主观优化出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最后,确定眼镜的最终验光单,包括每个眼的主观优化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
但验光过程因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差异、患者或用户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以及每个人的调节能力不同,也带来了验光输出结果的分散性、不确定性,依据这些准确度差的结果配镜,对人的眼部屈光矫正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尤其对眼睛处在发育期的儿童,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业务不精的验光师给少年儿童不恰当度数的眼镜,会使本可以预后较好的眼睛视力变差,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屈光不正的少年儿童验光配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成人而言,由于眼睛已经发育成型,尽管佩戴的眼镜与眼睛状况的契合度未必一致,也不会对眼睛带来太大的伤害。然而当这一验光配镜过程针对的是青少年、尤其是儿童时,如果不考虑少年儿童的眼睛屈光调节潜力,按照电脑验光仪给出的屈光度配镜,就可能破坏少年儿童正向视力的发展,抑制眼睛调节力的发挥,结果会使可塑性视力消失,导致视力的不可恢复;其次,无论是在散瞳后的二次验光中调整度数,还是根据原来的度数进行小瞳验光后加减度数,依然都会存在验光度数不能充分足矫即在视网膜不能清晰成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验光配镜方法及系统,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验光配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自动验光配镜系统产生多个验光单,所述多个验光单包括第一验光单,所述第一验光单包括第一球镜度数、第一柱镜度数和第一瞳距;
包括第二验光单,所述第二验光单包括第二球镜度数、第二柱镜度数和第二瞳距;
包括第三验光单,所述第三验光单包括第三球镜度数、第三柱镜度数和第三瞳距;
所述第一验光单是基础屈光数据;所述第二验光单是优化视觉畸变的;所述第三验光单是用于与所述第一验光单和所述第二验光单比较后确定是否作为配镜方案的。
进一步地,所述产生的多个验光单的差异包括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
进一步地,进一步考虑被测量人过去佩戴的旧眼镜屈光数据。
进一步地,进一步考虑被测量人在做视觉调节训练后的屈光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验光单对应于散瞳后的屈光数据;所述第三验光单对应于复瞳后的屈光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验光配镜系统,该系统包括:
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显示当前验光参数,并生成控制指令发送给瞳距视角控制模块;
瞳距视角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分析人机交互模块所传来的指令,测量瞳距并更改两个验光盘的夹角及距离;转发人机交互模块的指令至双眼检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博士眼视光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哈尔滨市博士眼视光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6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