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氢制充注一体站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6356.4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旭;李娜;杨佳霖;吕承友;王冰;戈阳阳;马欣彤;张潇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H01M8/0656;F17C13/00;C25B1/04;C25B9/60;C25B9/65;B60L5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氢制充注 一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氢制充注一体站,可用于加氢‑充电的柔性电制氢充注一体站,可以在站内进行给氢燃料汽车加氢,也可给电动汽车进行快速充电,并实现电‑氢互动调节,在电量不足,氢气充足时,可以进行氢发电;氢气不足,电量充足时,可以进行电解水制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充电合建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氢制充注一体站。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政策补贴的红利转向加氢、充电桩行业,加氢站、充电站行业出现“拐点”,国家政策的上调,也刺激着加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电、氢作为二次能源,成为未来汽车动力的来源,与未来能源结构的转型趋势契合,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电氢体系”,电氢制充注一体站是集制氢、加注、充电于一体的合建站,相比于单一的充电站、加氢站有显著的优势。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充注一体站与电网协同发展,推动电力、交通领域深度脱碳,亟需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氢制充注一体站,包括:氢能供给模块、电能供给模块;其中:所述氢能供给模块包括:电解水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加氢模块;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用于在直流电下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析出,并将析出的氢气进行提纯;所述储氢模块,用于使用压缩机对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制备的氢气进行压缩,将压缩氢气进行储存;所述加氢模块,用于从所述储氢模块中获取燃料,并为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燃料;所述电能供给模块包括:氢发电模块、储电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氢发电模块,用于利用氢或氢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作为燃料发电,为所述储电模块提供电能;所述储电模块,用于将电能进行储存,并为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提供电能;所述充电模块,用于从所述储电模块获取电能,对电动汽车进行快速充电。
其中,其特征在于,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还包括:供电模块,用于获取电网电能,为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和所述充电模块提供电能。
其中,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用于利用光伏和/或风电产生电能,为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储电模块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电解水制氢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软化装置、电解槽、气水分离器、氢气纯化器和氢气缓冲罐。
其中,所述储氢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氢压缩机和储氢罐;所述储氢压缩机,用于从所述氢气缓冲罐或者外购氢气处获取氢气。
其中,所述氢发电模块包括:氢燃料电池阳极、氢燃料电池阴极和氢燃料电池电池堆;所述氢燃料电池阳极,用于获取空气和从所述储氢罐获取压缩氢气;所述氢燃料电池阴极,用于获取空气;氢燃料电池电池堆,用于从所述氢燃料电池阳极和所述氢燃料电池阴极获取气体,将氢或氢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作为燃料发电,阳极排气至所述氢燃料电池阳极。
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配电站。
其中,所述储电模块包括:锂电池。
其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直流快速充电桩。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可用于加氢-充电的柔性电制氢充注一体站,可以给氢燃料汽车加氢,也可给电动汽车进行快速充电,并实现电-氢互动调节,在电量不足,氢气充足时,可以进行氢发电;氢气不足,电量充足时,可以进行电解水制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6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气体扩散系统及半导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