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能护弓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5605.8 | 申请日: | 202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1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新;田丽芳;丁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田(济南)模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能护弓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能护弓及安装方法,通过在拐把中放置吸能簧,插杆细端六方插入拐把六方孔中压住吸能簧。当摩托向左倒车时候,由于前轮受到重力影响,车把会向左倾斜,车把着地的时候,插杆会第一时间接触地面,并压缩吸能簧,降低冲击力,防止把手摔断,进一步降低车把变形或者摔断的风险。车把螺钉通过内楔管和外楔管的楔形压紧力,使得端头不得旋转,并带动横杆无法沿着车把轴线方向摆动,结合减震前夹对右拐杆和左拐杆运动方向的约束力,进一步保护把手。由于车把两端一般会相对车辆水平向上和向后有一定的倾斜,为此通过外偏垫和内偏垫调整端头的安装角度。部分摩托会进行加高车把,为此采用不同角度的插杆,并配合减震前夹左右旋转进行调整,适用不同摩托安装。还根据气温和车速选装挡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车把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能护弓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摩托车现在越来越受欢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场地越野摩托车。但是在场地或者山地越野骑行中,风险较高,很容易摔车,在摔车的时候车把一般先着地。由于摩托摔倒车把着地的瞬间具有较大的动量P,车把的运动速度瞬间变为0,所以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车把变形甚至折断;另外摩托车把上有离合手把和刹车手把,摩托摔倒的时候,前轮会向摔倒的方向倾斜,地面凹凸不平也会有石头等坚硬物体,在摔倒后很容易摔坏离合手把或者刹车手把。
越野摩托在林道骑行过程中,也会遇到树枝、荆棘、高草等妨碍物,容易划伤手。另外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快速骑行会有刺骨的风吹向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护弓及调整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能护弓,包括右拐杆、左拐杆、插杆、吸能簧、横杆、挡风,所述右拐杆小端头通过销钉固定在减震前夹上,所述减震前夹和减震后夹通过减震夹螺钉固定在右前减震上端,所述左拐杆小端头通过销钉固定在减震前夹上,所述减震前夹和减震后夹通过减震架螺钉固定在左前减震上端;
所述吸能弹簧安装在右拐杆和左拐杆大端头孔最深处,所述插杆六方端分别插进右拐杆和左拐杆端头孔;
所述横杆通过销钉连接插杆另一端,横杆另一端通过销钉连接到端头上;
所述端头通过车把螺钉固定在车把上;
所述车把螺钉通过凹卡槽螺母压紧内楔管和外楔管,使其和车把内壁产生巨大的摩擦力;
所述端头两端分别有外偏垫和内偏垫;
所述端头外端卡有缓冲把堵;
所述左拐杆和右拐杆上,套有挡风。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前夹和减震后夹内部为相同半径的圆弧且小于半圆;所述减震前夹和减震后夹底部有对称的平台,垂直平台有对称的螺纹孔;所述减震前夹和减震后夹曲面边缘有加强筋,加强筋和曲面接触处有圆倒角;所述减震前夹一边有凸台,且凸台内部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上下面和凸台上下面有一定角度;凸台上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心轴垂直U型槽内切面,螺纹孔顶部和底部与凸台上下面接触处,有垂直螺纹孔中心轴的小斜切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拐杆和左拐杆,为Z字型,且两头为大小端,中间为中端,大端中心有深孔,深孔里端为圆孔,圆孔内放置吸能簧,所述吸能簧外径略小于深孔外径,深孔外端为六方孔,所述六方孔的六方内切圆大于深孔圆孔直径;大端头部有诱导切断槽;所述右拐杆和左拐杆小端头部有斜切面,所述右拐杆斜切面和左拐杆斜切面方向相反且对称;所述斜切面中心有穿透孔;所述右拐杆和左拐杆横切面为正方形,且正方形四个角有倒角;所述右拐杆和左拐杆大端中心线和中端中心线夹角大于90°(在120°-150°区间),且大端和小段中心线不平行,有一个(3°-10°)小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田(济南)模型有限公司,未经森田(济南)模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56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