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4002.6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路;魏松坡;徐瑞晶;范少辉;陈本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竹藤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曾晨 |
地址: | 1001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次生 林下 恢复 棕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坡度小于10°且地形为凹地或洼地的环境,以及选择冠层高度为8‑14m、胸径大于2cm的植株小于7000株/hmsupgt;2/supgt;、距地面0.5m的光照比为0.35‑0.50且郁闭度小于0.6的天然次生林为棕榈藤林的生长环境种植棕榈藤;采用雨季补植或挖出的方式控制棕榈藤的密度为2400‑3600株/hmsupgt;2/supgt;;于每年5‑9月期间多次给棕榈藤林同时施加氮磷肥。本发明的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在合适的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种植棕榈藤,并通过控制棕榈藤的密度以及合理施肥,达到在天然次生林下有效恢复棕榈藤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棕榈藤属于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植物,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原藤为主要原料的藤家具工业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形成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市场,吸纳100万余人就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棕榈藤的主要利用部位是藤茎,由于原藤资源长期过度采收和热带雨林面积消减,致使藤资源日趋枯竭,危及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原藤进口国,进口藤资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棕榈藤资源主产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科研团队在棕榈藤种群资源、引种驯化、繁殖方法、人工造林和经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世界藤产业所需原藤的90%主要依靠野生藤资源,在拥有棕榈藤株自然分布和天然更新的天然次生林中,通过人为措施,促进天然次生林下棕榈藤下的更新和生长,形成更高生产力的棕榈藤混交林,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我国分布的棕榈藤均具有鞘鞭或者纤鞭,具有钩刺,可以攀附于林木生长,需要合理的光照强度、养分供给。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良藤种之一,分布面积广,是极具代表性的棕榈藤种。以黄藤为对象开展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研究,对提升我国棕榈藤培育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天然次生林下有效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
该天然次生林下恢复棕榈藤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坡度小于10°且地形为凹地或洼地的环境,以及选择冠层高度为8-14m、胸径大于2cm的植株小于7000株/hm2、距地面0.5m的光照比为0.35-0.50且郁闭度小于0.6的天然次生林为棕榈藤林的生长环境种植棕榈藤;
(2)采用雨季补植或挖出的方式控制棕榈藤的密度为2400-3600株/hm2;
(3)于每年5-9月期间多次给棕榈藤林同时施加氮磷肥。
可选的,所述步骤(1)中坡度为0-5°。
可选的,所述步骤(1)中光照比采用疏除东向、南向的遮阴枝条或保留东向、南向枝条和灌草的方式控制。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补植方法具体如下:
在林间空地挖掘种植穴,在雨季中下透雨后4-5天内在苗圃挖取根系完整的棕榈藤壮苗,运至种植穴进行补植。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挖出方法具体如下:
在雨季挖出部分生长密集处的棕榈藤株。
可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竹藤中心,未经国际竹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4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挡传动机构及车辆设备
- 下一篇: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