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肾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1811.1 | 申请日: | 202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佳;韩金涛;裴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D3/00;A61D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瀚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9 | 代理人: | 汪重庆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衰竭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肾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步骤1,栓塞一侧肾动脉主干;步骤2,栓塞对侧肾动脉分支动脉;步骤3,血液采集,明确是否建模成功。本发明所涉及的肾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手术切口选择在实验动物的腹股沟区域,该切口长度短,切开皮肤后即可轻易暴露股动脉,对实验动物造成的创伤小;本发明方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使用导管沿血管腔进入肾动脉,不易造成出血和感染,实验动物死亡率低;本发明使用惰性金属弹簧圈栓塞肾动脉,于体内,无毒性,对实验判断干扰少;本发明通过血管造影可清晰看清肾动脉各级分支动脉;可通过导管进入目标分支动脉,精准控制栓塞肾脏范围及分支动脉数量,达到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肾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肾衰竭建模方法有:肾大部分切除法、冷冻或电凝+切除法、肾动脉分支结扎加切除法、腺嘌呤喂养或灌胃法;所述的肾大部分切除法:建模方法多采用5/6肾切除法,麻醉动物后,选取背部左侧切口,暴露左肾,剥离肾包膜,将肾的上下极各1/3切除,压迫切面止血;术后7天进行二期手术,麻醉动物后,背部右侧切口,摘除右肾,建立肾衰竭模型,该方法的不足:背部切口创伤大;易引起出血、感染,死亡率高。所述冷冻或电凝,加切除法:其建模方法具体为:麻醉动物后,左侧背部切口分离肌层,暴露左肾,剥离肾包膜,将已浸入液氮瓶内的冷刀依次对肾脏外侧前、后、上、下极4个部位冷冻,每处冷冻40秒,复位肾脏,2周后摘除右肾,6-12周呈现稳定的肾衰竭模型。电凝法则将冷刀更改为电刀,对肾脏不同区域进行烧灼,达到损伤肾皮质的目的;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背部切口创伤大;冷冻或烧灼的面积、深度难掌握,致肾脏受损的程度差异较大;造成肾脏功能受损的原理与临床病人发病差异大。所述肾动脉分支结扎加切除法:其建模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麻醉动物后,沿左腹部旁作切口,进腹后暴露左肾,分离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动脉,保留左肾数支动脉中的一支,结扎其余所有分支,7天后切除右肾;该方法的缺点:腹部切口创伤大;肾动脉分支动脉细小,直视下难以观察清晰,需显微外科技术辅助进行结扎,手术较复杂,难度大。所述腺嘌呤喂养或灌胃法:其建模方法具体为:将高浓度的腺嘌呤混悬液连续灌胃14天后,改为隔日给药14天,模型出现肾功能损伤。或使用含有高浓度的腺嘌呤饲料喂养实验动物数周,造成肾功能受损;该方法的缺点:该方法对鼠敏感,对兔不敏感,建立兔的肾衰竭模型成功率低,且制作周期长;腺嘌呤具有毒性,会对除肾脏外的其他器官、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若对该肾衰竭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治疗和器官、组织观察时,腺嘌呤造成的损伤可能会干扰实验判断。
上述现有的方法具有以下不足:(1)创伤大,出血多,感染率高,死亡率高:需要打开实验动物的腹膜后和或腹腔,并进行肾脏的切除、冷冻、电凝、结扎等操作,易造成腹腔感染、出血,实验动物死亡率高;(2)上述方法均需要在实验动物的背部或腹部建立手术切口,该切口创伤大,(切口长,且需要逐层损伤皮肤、肌肉、腹膜多种组织),对实验动物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大,不利于保障动物福利的原则;(3)使肾脏受损的程度不够精准,一致性差:操作过程中去除肾脏体积或造成肾脏受损的程度,主要依靠操作者的主观判断,致使肾脏受损的程度不够精准,个体差异大,一致性差。(4)植入毒性物质,易干扰实验观察,且建模制作周期长,成功率低:腺嘌呤具有毒性,会对除肾脏外的其他器官、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若对该肾衰竭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治疗和器官、组织观察时,腺嘌呤造成的损伤易干扰实验判断。根据文献报道,腺嘌呤喂养或灌胃法对鼠敏感,对兔不敏感,通过该方法建立兔的肾衰竭模型成功率低,且制作周期长。(5)与临床肾衰竭病人的发病原理差异较大:现有的肾大部分切除法、冷冻或电凝+切除法、腺嘌呤喂养或灌胃法,与临床肾衰竭病人的发病原理差异较大。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体内,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具备创伤小,操作精准,可重复性强,效果好的特点。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使用惰性金属弹簧圈栓塞动脉是一种经典的介入治疗方式,常用于大出血、肿瘤等疾病的治疗。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栓塞效果可靠。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1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