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液滴压缩通道的单细胞蛋白高分辨率定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1644.0 | 申请日: | 202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0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杨光;卫元晨;杨泓宇;张婷;高驰远;王军波;陈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68;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液滴 压缩 通道 单细胞 蛋白 高分辨率 定量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基于微液滴压缩通道的单细胞蛋白高分辨率定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微液滴裂解与生成模块(1),包括免疫荧光染色细胞(101)、细胞裂解液(102)、以及氟化油(103)和微液滴生成微通道;所述细胞裂解液(102)用于实现液滴内单细胞免疫染色抗体的掉落,从而保证荧光在微液滴内均匀分布,通过调节两水相和油相流速比和流速大小,实现稳定的单细胞微液滴包裹,在所述微液滴生成通道中生成均匀荧光分布的微液滴;所述的水相分别为免疫荧光染色细胞(101)和细胞裂解液(102),所述的油相为氟化油(103);
优选地,微液滴驱动模块(2),包括手动压力泵(201)和微管;手动压力泵通过微管与微液滴石英压缩通道的上通孔相连,在微通道中形成均匀压力,保证微液滴能够匀速通过石英压缩微通道而不是发生破碎或者融合;
微液滴石英压缩通道检测模块(3),包括石英压缩微通道(301)、石英基底(302)、铬窗(303)、光电倍增管(304)和正弦波控制的激光光源(305);通过对进入所述石英压缩微通道(301)中的包含单个待检测细胞中的微液滴蛋白进行荧光激发,并用光电倍增管(304)接收荧光信号转成电压信号,再用正弦波控制的激光光源(305)进行荧光调制,所述正弦波控制的激光光源(305)将液滴中的单细胞蛋白荧光信号调制到高频实现低频电噪声的去除;微液滴荧光信号收集与处理模块(4),包括信号发生器(401)、锁相放大器(402)、数据采集卡(403)和信号采集系统(404),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401)用于调制所述激光光源(305)以产生交流正弦波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输入到锁相放大器(402)的参考信号端,而调制后到高频的荧光电压信号输入到锁相放大器(402)的待测信号端,使用锁相放大器(402)解调并降噪为低频电压信号,将所述低频电压信号输入到数据采集卡(403)转换成数字信号,由信号采集系统(40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合蛋白分子数与电压信号关系曲线,确定单个待检测细胞中蛋白分子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生成微通道为十字沟道;所述十字沟道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彼此相反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十字沟道的第一端为免疫荧光染色细胞(101)和细胞裂解液(102)输入端;十字沟道的第二端为均匀荧光分布的微液滴流出端;十字沟道的第三端为氟化油(103)输入端;十字沟道的第四端容纳有氟化油(103);
优选地,所述的细胞裂解液(102),包括蛋白酶K、盐酸胍和尿素;所述细胞裂解液(102)中,蛋白酶K浓度为1mg/mL、盐酸胍浓度为3mol/L和尿素浓度为3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驱动模块(2)包括手动压力泵和微管,首先在微液滴石英压缩通道检测模块(3)键合一层已经打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手动压力泵通过微管连接这层打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控制微液滴在微液滴石英压缩通道检测模块(3)中的流速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裂解与生成模块(1)主要由微液滴生成芯片组成,微液滴生成微通道设置在微液滴生成芯片上;所述微液滴生成芯片的截面尺寸为20×20um2;
优选地,通过注射泵分别控制免疫荧光染色细胞(101)水相和细胞裂解液(102)水相流速大小均为2μL/min,氟化油(103)油相流速大小为4μL/min,其最终微液滴生成体积达到8p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微液滴裂解与生成模块(1)中,由微液滴生成微通道的沟道生成的微液滴体积,其对应微液滴的拉伸长度通过下式表示:
其中,Lp为微液滴在微液滴生成微通道中的拉伸长度,wc为微液滴生成微通道的宽度,Qd和Qc分别为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流量,ηc为油相的黏度,γdc为油相的表面张力,h为微液滴生成微通道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16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水体的净化与养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六足仿生蜘蛛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