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郁症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60903.8 申请日: 2023-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6008565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发明(设计)人: 方贻儒;刘红梅;彭代辉;吴晓慧;孙平;毛睿智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郑暄;豆欣欣
地址: 20003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抑郁症 辅助 诊断 生物 标志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血浆生物标志试剂盒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抑郁症的血浆生物标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检测血浆ErbB3、MIF、NSE和HGF R中的一种或多种蛋白作为抑郁症生物标志的应用方法,本发明方法用于辅助诊断抑郁症,提高对普通人群抑郁(Depression)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精神病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抑郁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判断抑郁症的辅助诊断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下降、运动性抑制等核心症状为特点的重性慢性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性的特点。抑郁症12个月患病率总体约为6%,而终生患病风险增加约3倍(15-18%),意味着几乎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至少一次抑郁发作。目前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们国家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因抑郁而自杀的人数约为28万。抑郁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010年,抑郁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预计到2030年将位居第一,成为全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

遗憾的是,目前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现象学,缺乏切实有效的客观生物指标。有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十年中诊断一致性仅为45.5%,这严重限制了临床医生在抑郁症发病初期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使得抑郁症的临床诊治陷入困局。事实上,目前而言,一方面,只能通过试错策略来确定对患者的诊断,并对每位患者施与医生认为最有效的抗抑郁药物:这意味着缓解期延长、患者痛苦、依从性差、出现治疗不良反应、自杀意念恶化以及社会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的情绪会随遗传、情境、事件或社会经济环境而发生波动,而试错策略还可能会把普通人群的抑郁状态误诊为轻度抑郁症。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可能对抑郁症及普通人群进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

目前,大多数探索抑郁症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液学、遗传学、影像学等基础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导致这些研究在目前医疗条件下遇到重重困难,实际临床应用鲜见。即使有不错的生物学标志物被发现,也因为医务人员知晓程度、医疗保险、材料设备等限制而无法获得有效推广。同时,由于临床评估过程中的强烈主观性,或所涉及的具体实验设计的复杂性,临床转化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而在所有可能的生物标志中,外周血生物标志是最容易获得的,因为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和易获得性,且不易受到材料设备和临床主观判断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种可利用血浆生物学指标来快速判断抑郁症的方法,极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精准诊断不足,提供一种精准筛查与辅助诊断抑郁症的应用方法:即测量血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ErbB3)、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人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HGF R)等4种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差异表达水平,成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在制备抑郁症辅助诊断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生物标志为ErbB3、MIF、NSE和HGF R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生物标志含量的试剂在制备抑郁症辅助诊断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生物标志为ErbB3、MIF、NSE和HGF R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未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