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盐熔融炉出盐收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0196.2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3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马旭晖;李博;王梓妃;王文祥;冯波;邓四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18 | 分类号: | F27B14/18;F27B14/08;F27D17/00;F27D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乔杰;叶知行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炉出盐收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盐熔融炉出盐收料系统。该出盐收料系统包括冷料机(1)、刮板输送机(6)、盐颗粒过滤捕集器(4)、储料罐(7)和引风机(3);冷料机包括壳体(11)、冷料滚筒(12)、冷却塔(15)和刮刀(14);冷料滚筒处于壳体的进料口的正下方,冷料滚筒设置有水冷夹套,冷却塔为冷料滚筒的水冷夹套提供循环冷却水;冷料机的进料口与废盐熔融炉的废盐出料口连通,刮板输送机设置在冷料机的出料口与储料罐的进料口之间,冷料机的出烟口与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进烟口连通,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漏斗口设置在刮板输送机的上方。本发明的出盐收料系统能够对废盐熔融炉产出的熔融态废盐进行冷却凝固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盐处理技术装备,尤其涉及一种废盐熔融炉出盐收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盐,诸如化工生产副产物及纯水制备、化学制备、高盐废水处理等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有废盐产生。对于这些废盐,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对于废盐的处理工艺中有一种高温熔融的处理工艺,具体来说,就是将废盐放入到专用于废盐处理的熔融炉中加热熔化,废盐中的有机物在高温作用下有效脱除,废盐则由固相转化为液相,称为熔融状态,再通过出料系统进行收集。
高温熔融的处理工艺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高温熔融出料方式多为在熔融炉的废盐出料口处设置出料桶、除渣筐等出料容器,但在出料过程中,熔融盐容易冷却凝结,使熔融盐板结在出料容器壁面上,从而造成出料困难;第二方面,熔融炉出料时为批次出料,从而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第三方面,熔融炉出料时,大量废盐颗粒随着烟气逸出,从而导致熔融盐收集率过低。
中国专利(CN113549472A)公开了一种处理工业混杂废盐的熔融装置,该专利首先将煤粉作为燃料,煤粉燃烧产生的合成气进入下游单元,液态熔融灰渣进入熔融炉与无机盐进行反应,形成玻璃共熔体,随后进入渣冷却罐水浴冷却变为固态玻璃渣。该技术中出渣到冷却罐内冷却,冷却罐内的固态玻璃渣需要倾倒或者人工清理,而固态玻璃渣硬度较大,出料难度大,同时拆卸冷却罐时需要停炉。
中国专利(CN112503538A)公开了一种顶部喷气式废盐熔融炉,该专利中熔融炉内氧气和燃气的混合气由炉体顶部导入炉内,从而达到充分燃烧、提升炉内温度的目的。该熔融炉出料通过液态出料的方式,熔融盐排液口设在炉体中段,使废盐出料存在一定障碍,且液态熔融盐在出料过程中温度下降,会造成熔融盐凝结堵塞出料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盐熔融炉出盐收料系统,该出盐收料系统能够对废盐熔融炉产出的熔融态废盐进行冷却凝固收集。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盐熔融炉出盐收料系统,包括冷料机、刮板输送机、盐颗粒过滤捕集器、储料罐和引风机;所述冷料机包括壳体、冷料滚筒、冷却塔和刮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壳体的底部为漏斗构型,冷料滚筒安装在壳体内,冷料滚筒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冷料滚筒处于壳体的进料口的正下方,冷料滚筒内部设置有水冷夹套,冷却塔为冷料滚筒的水冷夹套提供循环冷却水,刮刀设置在壳体内,刮刀抵近冷料滚筒的圆周面;所述储料罐的顶部具有进料口,储料罐的底部具有卸料口,在储料罐的卸料口处设置有卸料阀门;所述冷料机的进料口与废盐熔融炉的废盐出料口连通,所述刮板输送机设置在冷料机的出料口与储料罐的进料口之间,所述冷料机的出烟口与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进烟口连通,所述引风机设置在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出烟口处,所述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漏斗口设置在刮板输送机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冷料机的壳体的顶部为倒漏斗构型。
进一步地,在冷料机的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脉冲防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输送机上设置有密封罩,冷料机的出料口通过竖立的管道连通至刮板输送机的密封罩内,储料罐的进料口通过竖立的管道连通至刮板输送机的密封罩内,盐颗粒过滤捕集器的漏斗口通过竖立的管道连通至刮板输送机的密封罩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0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