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4960.5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7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星;初立师;秦学斌;王誉龙;杜浩铭;李大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0;C02F3/32;C02F1/78;C02F3/30;C02F101/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11016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理 海绵 城市 污染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砾石床,其设置于排沟的下游,所述砾石床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多个砾石区;稳定塘,其设置于所述砾石床的下游,所述稳定塘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淀塘和兼性塘;表流湿地,其设置于所述稳定塘的下游,所述表流湿地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表流湿地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和第二出水口。本发明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三道水质净化屏障,排沟的污水经过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过滤净化后,排入河流。砾石床、稳定塘、表流湿地形成具备水体净化功能、储水功能、观赏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能够降低排沟污染,增强城市水弹性,美化城市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首先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再由排沟排入河流,城市雨水直接汇流到排沟,再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属于二级净化水,仍属于污水范畴,水体里含有有机物、致病菌及重金属,而雨水夹带大量泥沙,同时排沟长期受污水影响,排沟内存留黑臭底泥,因此排沟污水直排入河流,会污染河流水质,影响农业生产。一般对排沟污水进行湿地净化处理,削减污染物,提高排沟污水水质,再将水排放到自然河流。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近年来,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和雨污水,建造具有绿化净水功能、储水排水功能的人工湿地成为主流。但现有湿地系统存在湿地占用额外土地面积、湿地净污能力差、储水能力低、湿地净水系统受到污染、发出恶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东营市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具有三道水质净化屏障,能够净化排沟污水,同时具备储水功能和观赏功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海绵城市排沟污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
砾石床,其设置于排沟的下游,所述砾石床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多个砾石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沟的末端连通,多个砾石区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铺设,且砾石区的砾石直径逐渐减小;
稳定塘,其设置于所述砾石床的下游,所述稳定塘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淀塘和兼性塘,所述沉淀塘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塘内设置泥污沉淀池,所述兼性塘内设置曝气组件和填料组件;
表流湿地,其设置于所述稳定塘的下游,所述表流湿地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表流湿地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河流连通。
优选的是,砾石区设置有3个,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第一砾石区、第二砾石区和第三砾石区的砾石直径依次为60mm、40mm、20mm。
优选的是,所述砾石床的进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布水渠,所述布水渠包括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设置在布水渠的上部,多个布水口与第一砾石区的上层连通,所述砾石床的第一出水口处设置长条形的收水渠,所述收水渠包括多个收水口,多个收水口设置在收水渠的下部,多个收水口与第三砾石区的下层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沉淀塘设置有两个,所述兼性塘设置有两个,两个沉淀塘与两个兼性塘交错设置且依次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泥污沉淀池内部设置吸附填料和吸泥管,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沉淀塘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伸入所述泥污沉淀池内,且第一排水管的排水端伸入所述吸附填料的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沉淀塘与所述兼性塘之间设置调流堰,所述调流堰与所述沉淀塘相邻的侧壁上设置进水通道,所述调流堰内设置液位计、浮渣槽、抽水泵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兼性塘连通,所述浮渣槽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4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