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3583.3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海;朱连臣;谢彬;刘普前;宋昱宇;黄远平;汤吉良;李苗;辛柱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20/02;E21D11/38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王敬花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陡峭 悬崖 隧道 开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洞口开挖施工:地表注浆在洞口开挖前进行,洞口边仰坡开挖时边开挖边进行加固处理;S2.洞身开挖施工:洞门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线,根据测量放线做好边坡开挖轮廓线和截水天沟;建好高山水池设施、铺设管道;接好主电源,安装好空压机;采用洞身钻爆设计;S3.初期支护施工:人、车行横洞的初期支护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主洞Ⅳ、Ⅴ级围岩的初期支护采用的锚杆为Φ22定位锚杆、Φ25锁脚锚杆;S4.开挖辅助施工:采用Φ108超前管棚、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S5.防排水施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解决了洞口地形陡峻不便施工的问题,施工方法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山岭地区的交通线,采用隧道的方式修建具有易于克服地形障碍、缩短修建里程、节约修建时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运行速度等独特优势,隧道成为了山区公路、铁路建设的首要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交通、矿山、能源管道、水利和国防等隧道工程即将在我国偏远山区建造。但是,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情况极为复杂,特别是隧道进、出口都在悬崖上的隧道,存在以下风险及问题:①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对上方堆积体造成影响,易造成塌方、冒顶等风险情况;②由于洞口地形陡峻,无布置施工场地的条件,施工进洞的问题难以解决,施工进洞风险大;③悬崖的地质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岩体极破碎,局部可能发生集中涌水,隧道开挖有发生突水突泥的风险;④当隧道覆盖层浅,并且承受偏压时,更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而且对隧道的安全、造价和工期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解决了洞口地形陡峻不便施工的问题,施工方法安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于隧道的进口端修建施工横洞掘进一定距离至隧道主洞,再从隧道主洞洞身向进口方向掘进一定距离至隧道主洞进口,然后向出口方向掘进一定距离至隧道出口,以独头掘进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洞口开挖施工,洞口开挖前首先采用Φ108大管棚和Φ89中管棚的组合超前支护,同时对地表采用Φ75钢花管桩注浆进行加固;
S2.洞身开挖施工:
S21.隧道洞身Ⅳ、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
S22.隧道进口端加强采用CD法开挖;
S23.人、车行横通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S24.采用洞身钻爆设计,根据围岩类别和开挖方法分别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者松动爆破的方式;
S3.初期支护施工:人、车行横洞的初期支护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主洞Ⅳ、Ⅴ级围岩的初期支护采用的锚杆为Φ22定位锚杆、Φ25锁脚锚杆;
S4.开挖辅助施工:采用Φ108超前管棚、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
S5.防排水施工;
S6.二次衬砌砼施工;
S7.逃生管道布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陡峭悬崖隧道的开挖方法,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横洞施工,设置横洞纵坡、横坡范围,洞内设计侧沟引排水,横洞洞口采用台阶法开挖;
S12.地表处理及截水天沟、风水电建设;
S13.洞口边、仰坡采用明挖施工,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随挖随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3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