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6209.0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全;董晓毅;郑传根;赵利康;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17/20;E21B33/04;E21B33/047;E21B33/03;E21B33/06;E21B34/02;E21B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心 通道 连续 油管 排液采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及方法,包括采用同心多层结构,层间使用同材质钢条固定的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每层半径差为10mm,及所述油管的上方连接的依据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的同心多层特征进行设计的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采气树,两侧支路联通各管壁间的小环空通道,中间通道与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中心通道联通,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采气树出口端均连接有油管生产阀门和油压表。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可根据现场生产需要,选取目标管径相对应的多个或一个通道进行生产,提高排液采气的效率,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内一趟管柱及多种生产方式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井排水采气领域,具体为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油管排水采气工艺是基于速度管排水采气工艺能够降低井筒的临界携液气流速,减少气液间的滑脱损失,提高气井带液能力,使用连续油管代替常规的油管在不压井的情况下,下入经过优选的小管径管柱,形成新的生产通道进行生产。连续油管相比于常规油管的焊接连接,消除了常规焊接连接油管强度和腐蚀问题。
常规的连续油管排水采气工艺中,连续油管只代替常规油管起到小管径排水采气的作用,一般只适用于中后期积水严重的情况,而且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天然气开采的前中后期的开采需求,排水采气效率一般。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水采气装置及方法,使其能够提高排水采气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连续油管排水采气工艺中,仅凭借连续油管的不压井作业的优点,连续油管取代常规油管作为优选管柱工艺中的速度管柱连续排液的作用,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天然气开采的前中后期的开采需求,排水采气效率也较一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够高效解决气井积液问题,提高气井排水采气效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包括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采用同心多层结构,层间使用同材质钢条固定,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外连接有两个套管生产通道,两个套管生产通道之间连接有套管悬挂器,在上层的所述套管生产通道的上方连接有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悬挂器,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的顶部通过法兰连接有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采气树,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采气树的两侧通过法兰连接有油管生产闸阀和油压表,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采气树(11)的上方连接防喷器。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包括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所述生产套管通过套管悬挂器固定在井口,所述生产套管底部连接人工井底,在所述生产套管内下入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通过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悬挂器固定在井口;所述生产套管和所述表层套管的两侧通过法兰连接有套管生产闸阀和套压表。
进一步的,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的下端外壁与所述生产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封隔器封隔。
进一步的,所述封隔器上部的所述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与所述生产套管之间通过水力锚将多通道连续油管本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排液采气装置在满足现有连续油管进行开采及排水采气工艺的功能上,还实现了多功能的使用,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既保留连续油管不压井作业的优点,又可根据现场生产情况,选取目标管径相对应的多个通道进行开采,在开采前期可以通过多个通道全开或者大部分开启以满足高压条件下大管径高效率天然气开采;在开采中后期时,可以通过仅开启部分通道以达到调整管径满足现场开采要求目的。此外,同心多通道连续油管在进行中心管关闭仅开启管壁间的小环空通道排水采气作业时,管壁间的小环空通道的10mm半径差能够更加高效满足排水采气的需求,并且由于多通道的存在,也可以加注泡排剂或注气进行泡排或气举,提高了排水采气的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功能性,实现了气井全生命周期内一趟管柱及多种生产方式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6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