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42722.2 | 申请日: | 202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4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魏秋实;何宪顺;何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P19/06;A61P19/02;A61P13/1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1037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痛风 关节炎 清热解毒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物。清热解毒方包括大黄、连翘、紫花地丁、黄柏、土茯苓、独活、苦参、宽筋藤,以清热解毒定风为功效,靶向湿热凝结的热毒、定体内游走的风邪、祛邪而不伤正,弥补市面上抗痛风药物的不足与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前期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痛风患病率为1.1-3%,以中年男性发病最为多见,并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痛风性关节炎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有关节的剧烈疼痛,而且因未及时、规范治疗高尿酸血症,而进展至痛风性肾病期将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身心负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关节、肌肉、韧带处所引起的一种关节炎症性疾病。其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痛风性关节炎启动、进展及缓解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病理特点是尿酸盐晶体募集的外周巨噬细胞浸润关节腔并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参与炎症的启动,M1型巨噬细胞释放IL-1β、IL-6和TNF-α等致炎性因子和蛋白酶,炎性因子和蛋白酶进一步趋化白细胞,使更多吞噬尿酸钠晶体的白细胞破裂释放出蛋白酶和炎性成分,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炎症呈瀑布式级联放大,患处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软骨侵蚀及破坏,引起剧烈的疼痛;在炎症后期则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其分泌Arg、TGF-β1、IL-4、IL-10细胞因子发挥了抗炎作用,促进痛风性关节炎的缓解;其中长期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中沉积,进而出现肾脏靶器官损害,可进展为痛风性肾病。因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疗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体现在精准抗炎、无副降酸、靶向护肾的综合作用上。
当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目的为缓解疾病症状,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①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止痛药:这两类药物能够缓解部分患者关节疼痛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而且,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止痛药存在着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大的问题,秋水仙碱还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其中毒量常与体内蓄积剂量相关,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能用于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的患者。②糖皮质激素:主要是起到抑制炎症反应作用,但局部或全身应用激素会增加关节腔感染及骨坏死风险。很多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在疗效性、安全性、适用性比西药更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中医理论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病机概括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暑湿热燥六淫,七情内伤所致,湿热凝结,久蕴不解,化热成毒,攻注手足而作痛;而且风为百病之长,善动而不居,助湿热流注全身,故痛风性关节发病部位可见四肢关节处。目前中医药学界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病理要素主要为湿,因湿为本邪,易与热搏结,下注关节而作痛,因此治疗宜清热除湿。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目前临床上、药厂制剂上所用的中药多为清热利湿之药,并未靶向痛风疾病血分之热毒与体内之风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清热解毒组合物。
本发明清热解毒方以清热解毒定风为功效,靶向湿热凝结的热毒、定体内游走的风邪、祛邪而不伤正,弥补市面上抗痛风药物的不足与缺陷。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清热解毒组合物,其原料药的质量配比为:大黄8~12份、连翘8~12份、紫花地丁17~23份、黄柏8~12份、土茯苓12~18份、独活12~18份、苦参8~12份、宽筋藤8~12份。
在一些清热解毒组合物的实例中,其原料药的质量配比为:大黄10份、连翘10份、紫花地丁20份、黄柏10份、土茯苓15份、独活15份、苦参10份、宽筋藤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2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