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使用了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9388.5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4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辉;佐飞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B13/035 | 分类号: | H02B13/035;H02B13/075;H02B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使用 模块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1),其具有具备包含金属材料的正极集电体主体(14)的正极集电体(11)和存在于正极集电体(11)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2),正极活性物质层(12)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存在包含导电材料的活性物质包覆部,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细孔比表面积为5.0~10.0msupgt;2/supgt;/g,并且中心细孔径为0.06~0.15μm,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1)具有正极集电体(11)和存在于所述正极集电体(11)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2),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的反射率在200nm~850nm的波长区域中为5.5%以上,并且为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固有的反射率以下。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2280000753.5、发明名称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使用了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且申请日为2022年3月18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使用了该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
本申请基于2021年3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045804号和2021年3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046025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常而言,由正极、非水电解质、负极和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分离膜(隔膜)构成。
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已知有:将由包含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结材料构成的组合物固着于金属箔(集电体)的表面而得到的正极。
作为包含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实际使用有: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2O4)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磷酸铁锂(LiFePO4)等磷酸锂化合物。
专利文献1记载有:在铝箔上设置由磷酸锂化合物、粘结材料以及导电助剂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得到的正极。记载有: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将磷酸锂化合物的一次粒子引起的细孔和二次粒子引起的细孔设为特定的比例的同时,将空隙率设为特定的范围,由此提高了循环特性。
磷酸锂化合物中,磷酸铁锂的电阻较高,因此存在通过低电阻化来实现性能改善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通过用碳包覆磷酸铁类活性物质的表面,而改善了电池容量。
此外,就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而言,需要提高低温下的电池特性。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在检查中确定电池的CCA值的CCA确定方法,该方法包含:作为电池内部电阻(IR)的函数而计算并储存电池的冷启动电流(CCA)的算法的步骤;对检查中电池的IR进行测定步骤;使用所述测定得到的IR根据所述储存的算法而确定所述检查中的电池的CCA值的步骤。专利文献2中,通过该方法而实现了CCA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52535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9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