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4917.2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1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济祥;张兴杰;黄致兴;张俊;任晓光;朴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深港合作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双排 桩基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相对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和后排桩、前冠梁、后冠梁、第一连系梁、围檁、若干第二连系梁,其中,前排桩的桩顶标高低于后排桩的桩顶标高,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基坑顶面,前冠梁固定于依次排列的前排桩顶部,后冠梁固定于依次排列的后排桩顶部且与现状地面等高,前冠梁和后冠梁之间通过第一连系梁连接;后排桩上与前冠梁等高处固定有围檁,围檁与前冠梁通过第二连系梁连接,第二连系梁与第一连系梁的位置一一对应。本申请的基坑支护结构充分利用前排桩端承性能,水平抗弯性能强,整体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现有双排桩支护结构是前排桩、后排桩、冠梁、连系梁或连板组成,主要用于基坑支护工程。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为常见的现有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冠梁3和连系梁(或连板)4连接前排桩1与后排桩2,其中5为地面、6为基坑底。该类双排桩支护结构所用的施工方式为:平整施工场地→测放施工控制点→支护结构放线→施工前排桩1及后排桩2→分段开挖土方至冠梁3底→施工冠梁3和连系梁4→土方分层分段开挖至基坑底6。由于前排桩1和后排桩2同长,不仅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该结构支护刚度低,当基坑深度较大时,支护桩桩顶变形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基坑支护结构充分利用前排桩端承性能,水平抗弯性能强,整体稳定性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相对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和后排桩、前冠梁、后冠梁、第一连系梁、围檁、若干第二连系梁,其中,
所述前排桩的桩顶标高低于所述后排桩的桩顶标高,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基坑顶面,
所述前冠梁固定于依次排列的所述前排桩顶部,所述后冠梁固定于依次排列的所述后排桩顶部且与现状地面等高,所述前冠梁和所述后冠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系梁连接;
所述后排桩上与所述前冠梁等高处固定有所述围檁,所述围檁与所述前冠梁通过所述第二连系梁连接,所述第二连系梁与所述第一连系梁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排桩和所述后排桩的高度差为2-5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排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所述后排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檩通过植筋方式固定于所述后排桩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系梁为斜连系梁或肋板,所述第二连系梁为水平连系梁或连系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排桩、后排桩采用灌注桩、预制桩、钢管桩、地下连续墙等桩型,所述前冠梁、后冠梁、斜连系梁、围檁、水平连系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为:
一种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h型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在现状地面进行施工控制点位测量放线;
沿基坑侧壁方向施工前排桩,沿现状地面侧壁方向施工后排桩;
开挖土方至所述前排桩顶部、后排桩顶部以及前排桩和后排桩构成的斜面;
施工前冠梁、后冠梁、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和围檩;
继续开挖土方至基坑底;
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基坑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4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