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4761.8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2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稼瑞;李立志;白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光子生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810600 青海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光 工厂 循环 养鱼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
所述养鱼池包括:鱼池本体、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包括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和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
所述第一纤维转盘系统位于第一过滤池中;所述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位于第二过滤池中;
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包括第一纤维转盘过滤器;
所述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包括第二纤维转盘过滤器;
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器中的滤布过滤孔径为15~30μm;
所述第二纤维转盘过滤器中的滤布过滤孔径为1~5μm;
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和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分别包括反冲洗系统和配套电气控制系统;
所述养鱼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和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连通;
所述纤维转盘过滤系统的过滤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养鱼池的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和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对同一养殖污水的过滤通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之间设置有过滤水收集槽;所述过滤水收集槽底部设置有过滤水出口;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分别设置有排污口;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和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共用一个过滤水收集槽和过滤水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转盘过滤系统还包括排泥系统;所述排泥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底部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道与反抽吸泵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中的排泥管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和第二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共用反抽吸泵。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所述的鱼池本体中注水和投加预先培养好的高活性微藻至养殖水体的藻密度为50~1000mg/L;
2)投放鱼苗,每3~5h向鱼池中投喂饲料;
3)在养殖过程中,当微藻处于生长稳定期末段即将进入衰亡期时,关闭第一纤维转盘过滤器,开启第二纤维转盘过滤器,使微藻不能再回到鱼池,被拦截的微藻经反冲洗系统排出,补加一定体积的预先培养好的高活性微藻使养殖水体中藻密度为50~1000mg/L,150~200d后收获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养殖密度为25~35kg/m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体中养殖密度大于等于30kg/m3,并且小于60kg/m3时,进水量与出水量分别设置为35~45m3/h;当水体中养殖密度大于等于60kg/m3,并且小于100kg/m3时,进水量与出水量分别设置为55~65m3/h;当水体中养殖密度大于等于100kg/m3,并且小于200kg/m3时,进水量与出水量设置为70~90m3/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溶氧量为5~12mg/L。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光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纤维转盘过滤器中的滤布,不能通过所述第二纤维转盘过滤器中的滤布;所述微藻包括小球藻、微拟球藻、盐藻、莱茵衣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光子生态有限公司,未经青海光子生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47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