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2646.7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6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津义;王金磊;杜晓青;宋旋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25 | 分类号: | H05B45/325;H05B45/30;H05B45/40;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郑晓军 |
地址: | 213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自由 调光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调光电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这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包括:MCU模块,所述MUC模块通过PWM信号和IO信号对LED模块进行调光;当MCU检测到LED模块的对应的调光信号时,发送IO信号至对应的LED的开关电路,同时会根据所述MCU模块所检测的信号种类改变PWM模块的占空比,以控制LED的不同亮度。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有三极管放大电路,以稳定经过LED的电流,这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具有在PWM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各LED进行分别调光,即使用单路PWM可以对多路LED分别进行调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光电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汽车的驾驶体验,简单的内室照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车内的灯光更加的绚丽,效果更加多样,室内灯也更趋向于矩阵化,而这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调光,其中室内灯角度切换、灯光明暗变化甚至需要分别对单颗LED进行调光。目前汽车内室照明常用PWM调光。
在现有汽车内室照明技术中,想要进行多路LED调光一般使用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分立元器件搭建线性驱动电路,每路驱动电路的三极管控制开关的末端连接控制芯片输出的PWM信号,通过PWM不同的占空比调节每路电路上LED的亮度。但是这种LED调光方式,想要实现多路调光的目的,每路就需要一个PWM调光信号,但目前的MCU对应的PWM资源很有限,想要增加PWM信号通道需要更换有更多PWM资源的MCU,例如在需要矩阵室内灯各LED分别调光时就采用了更换MCU的方法,但这容易造成大量的pin脚空余浪费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以解决容易造成大量的pin脚空余浪费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的技术问题,达到在PWM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各LED进行分别调光,即使用单路PWM可以对多路LED分别进行调光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资源下的多路自由调光电路,包括:
MCU模块,所述MUC模块通过PWM信号和IO信号对LED模块进行调光;
当MCU检测到LED模块的对应的调光信号时,发送IO信号至对应的LED的开关电路,同时会根据所述MCU模块所检测的信号种类改变PWM模块的占空比,以控制LED的不同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路电性连接有三极管放大电路,以稳定经过LED的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LED模块和IO模块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相互对应;
若干个所述LED模块分别为LED1、LED2、LED3……LEDx;
若干个所述IO模块分别为IO1、IO2、IO3……IOx;
进一步的,所述MCU模块检测的信号种类采用机械开关、电控开关或远程控制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MCU模块所发PWM信号通过R37电性连接于开关电路的PNP三极管Q15的发射极,IOx的信号通过R38电性连接于Q15的基极,R36两端电性连接于Q15的基极和发射极,Q15的集电极和NMOS的S极电性连接于GND,Q15的发射极与NMOS的G极相连;
当同时接收到PWM信号和IOx的信号时,即PWM模块和IOx模块两路为高电平,开关电路的PNP不导通,从而使NMOS导通,使LEDx的阴极处于低电平,LEDx点亮被调光,否则PNP导通使NMOS的G极处于低电平,从而NMOS不导通,LEDx不亮;
Q13的集电极和LEDx的阴极电性连接有R32和R33,R32和R33电性连接于LEDx的负载两端,LEDx的阳极连接至经过电源滤波处理的V+。
进一步的,R34电性连接有D1,D1为钳位二极管,以调整流经LEDx的电流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2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