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馏废液澄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8585.7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0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杰;冯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娇 |
地址: | 5107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馏 废液 澄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馏废液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澄清桶和氨氮检测仪;所述澄清桶的内部具有反应腔、沉降腔以及澄清腔;所述沉降腔的输出口低于所述反应腔的底侧,使得与絮凝剂反应后废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沉降腔;所述沉降腔的输出口位于所述澄清桶的中下部,且低于所述反应腔的底侧,所述沉降腔的输出口与所述澄清腔连通,利用重力作用,混合液中的清液由所述澄清腔输入口向澄清腔上方流动,所述沉淀向下方流动,实现了清液与沉淀的快速分离,缩短了沉降过程需要的时间;同时,将所述氨氮检测仪连通所述清液输出口,实现了快速监测蒸馏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功能,根据检测数据可以及时调整氨氮去除剂添加量,使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馏废液澄清装置。
背景技术
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产生的蒸馏废液经中和塔调pH值后在曲径槽内加入絮凝剂和氨氮去除剂进行反应,絮凝剂的作用是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结絮沉降,氨氮去除剂用于去除废水中氨氮化合物,然后排入大澄清桶,该方案是一种常见的纯碱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由于废水中含有氨氮,经过澄清后排出的废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需要被严格检测,并通过实时调节氨氮去除剂的添加量进行控制;但是,在大澄清桶内,蒸馏废液投加絮凝剂和氨氮去除剂反应澄清时间大约需4小时左右,而浑浊溶液又会影响氨氮检测仪的检测准确度,进而导致氨氮检测仪无法快速检测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也就无法判断加入曲径槽内的氨氮去除剂的添加量是否合适,导致废水处理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一种小型的快速澄清蒸馏废液的装置,通过检测与大澄清桶内同一时间段的废液中的氨氮含量来指导加入曲径槽内的氨氮去除剂的添加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馏废液澄清装置,解决由于大澄清桶内废液澄清时间过长,无法判断氨氮去除剂的添加量是否合适,导致废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蒸馏废液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澄清桶,所述澄清桶的内部具有反应腔,沉降腔以及澄清腔,所述反应腔设于所述澄清桶的顶侧,所述反应腔的底侧与所述沉降腔连通,所述沉降腔的顶部位于所述澄清桶的顶侧,所述沉降腔的输出口位于所述澄清桶的中下部,且低于所述反应腔的底侧,所述沉降腔的输出口与所述澄清腔连通,所述澄清腔包括清液输出口和沉降物排出口,所述沉降物排出口位于所述澄清桶底侧,所述清液输出口位于所述澄清桶顶侧;
氨氮检测仪,所述氨氮检测仪连通所述清液输出口,并用于检测由所述清液输出口输出的清液中的氨氮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桶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导流板,所述第一隔板由所述澄清桶的顶部内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隔板的侧沿均贴合所述澄清桶的内周壁;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沉降腔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侧,所述澄清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导流板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澄清桶的顶部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澄清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侧、所述导流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澄清桶内周壁限定构成所述反应腔,所述导流板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隔板、所述澄清桶内壁以及所述导流板的第二侧限定构成所述沉降腔,所述沉降腔内的污水经由所述第一隔板底侧流入所述澄清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隔板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的比值为范围为3:(5~7)。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β,40°≤β≤50°。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腔的输入口包括絮凝剂入口管和蒸馏废液入口管,所述絮凝剂入口管与所述蒸馏废液管均连通所述反应腔上部,所述絮凝剂入口管与所述蒸馏废液入口管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入口管的朝向与所述蒸馏废液管的朝向之间存在夹角α,10°≤α≤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8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