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1936.1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宏光;叶昊天;王安然;徐永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32;B01D5/00;C07C7/04;C07C11/0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轻塔高 低压 分离 丁烯 节能 工艺 装置 | ||
1.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装置包括高压脱轻塔(1)、高压脱轻塔再沸器(2)、低压脱轻塔(3)、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脱1-丁烯塔(5)和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
所述的高压脱轻塔(1)塔顶气相采出分为两股,一股与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热端进口相连,另一股与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热端进口相连,冷凝后两股汇总,一部分作为产品采出,另一部分液相回流至高压脱轻塔(1)塔顶;所述的高压脱轻塔(1)塔底液相采出分为两股,一股与高压脱轻塔再沸器(2)进口相连,气化后回流至高压脱轻塔(1)塔底,另一股与低压脱轻塔(3)进料口相连;所述的低压脱轻塔(3)塔顶气相采出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产品采出,另一部分回流至低压脱轻塔(3)塔顶;所述的低压脱轻塔(3)塔底液相采出分为两股,一股进入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冷端进口,气化后回流至低压脱轻塔(3)塔底,另一股进入脱1-丁烯塔(5);所述的脱1-丁烯塔(5)塔顶气相采出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产品采出,另一部分回流至脱1-丁烯塔(5)塔顶;所述的脱1-丁烯塔(5)塔底液相采出一部分进入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冷端进口,气化后回流至脱1-丁烯塔(5)塔底进口,剩余液相作为产品采出。
2.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装置实现,其工艺流程为:
首先,醚后碳四溶液A进入高压脱轻塔(1)进行精馏后,得到塔顶气相采出B和塔底液相采出碳四混合物C;
其次,高压脱轻塔(1)塔顶气相采出B分为两股,一股为1#富异丁烷气D进入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冷凝,另一股为2#富异丁烷气E进入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冷凝,冷凝后的两股流股汇总后,一部分流股作为液相的塔顶回流F回流进高压脱轻塔(1)塔顶,另一部分流股作为异丁烷产品G采出;
最后,高压脱轻塔(1)塔底液相采出碳四混合物C进入低压脱轻塔(3);低压脱轻塔(3)塔顶液相产品H与异丁烷产品G汇总后作为异丁烷产品汇总L采出,低压脱轻塔(3)塔底产品I,进入脱1-丁烯塔(5);脱1-丁烯塔(5)塔顶产品为精制1-丁烯产品J流出装置,塔底产品为重组分2-丁烯/正丁烷产品K流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后碳四溶液A包括正丁烷、异丁烷、异丁烯、1-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碳五及碳五以上重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后碳四溶液A中异丁烷浓度为10wt%~50wt%,正丁烷浓度为10wt%~50wt%,异丁烯浓度小于15wt%,1-丁烯浓度为10wt%~50wt%,顺丁烯-2浓度为5wt%~20wt%,反丁烯-2浓度为5wt%~20wt%,其余为碳五及碳五以上重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1#富异丁烷气D经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进行液化,低压脱轻塔(3)塔釜液的一部分经高压脱轻塔/低压脱轻塔换热器(4)进行气化后返回低压脱轻塔(3)塔底;2#富异丁烷气E经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进行液化,脱1-丁烯塔(5)塔釜液的一部分经高压脱轻塔/脱1-丁烯塔换热器(6)气化后返回脱1-丁烯塔(5)塔底;高压脱轻塔(1)塔底液相采出中一部分经高压脱轻塔再沸器(2)气化后返回高压脱轻塔(1)塔底;其中,高压脱轻塔再沸器(2)使用低压蒸汽作为热源,低压脱轻塔(3)和脱1-丁烯塔(5)使用高压脱轻塔塔顶气相采出作为热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轻塔高低压分离1-丁烯的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参数如下:
所述高压脱轻塔(1)的理论塔板数为60~130块,回流比为40~60,塔顶操作温度为70~90℃,塔底操作温度为80~100℃,塔操作压力为0.8~1.4Mpa,醚后碳四溶液A进料位置为第40~60块理论板;所述的低压脱轻塔(3)的理论塔板数为70~130块,回流比为30~50,塔顶操作温度为45~60℃,塔底操作温度为60~80℃,塔操作压力为0.6~0.8Mpa,进料位置为第45~60块理论板;所述的脱1-丁烯塔(5)的理论塔板数为70~100块,回流比为40~60,塔顶操作温度为50~60℃,塔底操作温度为50~70℃,塔操作压力为0.6~0.8Mpa,进料位置为第45~70块理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19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