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余甘子产地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0041.6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定堃;黄浩洲;林俊芝;韩丽;李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47 | 分类号: | A61K36/47;A61P11/04;A61P11/10;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全学荣;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宜 工业化 生产 余甘子 产地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余甘子产地加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取新鲜余甘子,除杂,加热水拌匀,排除空气后密封,保温贮藏3‑7天,干燥,即得。本发明的工业可控性强,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其生产的余甘子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指标均符合2020年《中国药典》标准。与已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生产的余甘子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还具有优良的外观和宜人的香气,同时达到了“提质增香”的效果,并且本发明方法较之于传统存陈法1‑3年的加工时间,时间大幅缩短,提高生产效率,可控性强,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余甘子产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余甘子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与经济作物,具有清热利咽、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等功能。然而,余甘子药材存在质量差异大,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等突出问题。例如,余甘子药材新品没食子酸含量往往低于药典标准,但可随贮藏或加工而增加逐步达标。产地加工、贮藏条件、提取干燥等各个环节工艺都会对余甘子鞣质类、有机酸类、黄酮类成分等造成显著影响。因此,采取适宜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药材质量。但现尚未形成有效质量调控手段。
目前,关于余甘子药材的质量提升方法,有记载可采用存陈法,可使药性缓和、药效增强,进一步提高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但该过程时间漫长,陈化程度难以控制。此外,余甘子加工炮制方法还有牛奶制、盐炙等。然而研究发现,牛奶制会导致指标性成分如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等含量降低,盐炙仅对黄酮类成分提升有一定作用。由于上述原因,以上方法暂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余甘子药材由于受环境、天气、干燥和贮藏条件等影响,大部分药材采收生产初期不能达到药典药用标准。因此,在药材生产初期,通过人工改变其贮藏环境而快速提高药材含量,现有直接在药材表面喷水湿润,薄膜密封后太阳暴晒的方法。研究表明,药材通过该加工后主要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含量增加,颜色变深,气味发生明显转变,药材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提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法。但依然存在着陈化过程与终点难以控制,对药效成分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更有效手段提高余甘子药材质量、缩短陈化时间,以提升余甘子药材质量与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余甘子产地加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取新鲜余甘子,除杂,加热水拌匀,排除空气后密封,保温贮藏3-7天,干燥,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的温度为40~80℃。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的温度为60℃。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的加入量为余甘子重量的7~13%。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是用食用塑料薄膜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是用保温箱保温;所述贮藏时间为5天。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70℃。
更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至水分小于13%。
更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时药材摊铺厚度15-20mm。
本发明通过加水密封渥堆,引起余甘子药材表面菌群产生转化作用,起到催陈效果,同时水是引起反应发生重要介质,加入特定温度和用量的水,保持温度,使余甘子表面产生热效应,可加快余甘子陈化作用。食用塑料薄膜密封并控温,可有效减少在该过程中水分的流失,为其陈化创造有利条件。根据水分含量加热干燥控制干燥后期水分含量,降低废品率。
本发明的工业可控性强,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其生产的余甘子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指标均符合2020年《中国药典》标准。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生产的余甘子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还具有优良的外观和宜人的香气,同时达到了“提质增香”的效果,并且本发明方法较之于传统存陈法1-3年的加工时间,时间大幅缩短,提高生产效率,可控性强,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0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