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肠仪插入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7749.6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0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羽;徐桂华;柏亚妹;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唐丽莎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肠 插入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肠仪插入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枪形手柄和枪形手柄接口位置的对接管,且所述对接管内设置有肛管插入机构,所述枪形手柄外壁上侧设置有加药机构,所述枪形手柄上还设置有注药推动机构,所述注药推动机构包括气缸、药仓、预热筒和对接块,所述预热筒和对接块之间设置有软管,所述对接块与对接管内壁之间呈活动连接,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术的过程中,便于医疗人员将肛管插入患者的直肠,同时避免了肛管带来的冰冷感和干涩感,降低患者的不适和疼痛,并且灌肠液的温度,灌肠肛管的温度,灌肠肛管插入的速度和深度,都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进行调节,提高治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灌肠仪插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在灌肠术中便需要用到医疗器械灌肠仪来进行辅助治疗。
其中灌肠术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普外科会经常灌肠,在灌肠的过程中,对于灌肠液的温度,灌肠肛管的温度,灌肠肛管插入的速度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患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冬季感觉更是明显,目前是没有合适的仪器来调节恒温恒量的参数的,全凭医疗人员感觉操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并且在肛管插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干涩感,增加患者的不适和疼痛,且无法具体判断插入的深度,影响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灌肠仪插入辅助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术的过程中,肛管插入时,会伴随着干涩感和冰凉感,增加患者不适和疼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灌肠仪插入辅助装置,包括枪形手柄和枪形手柄接口位置的对接管,且所述对接管内设置有肛管插入机构,所述枪形手柄外壁上侧设置有加药机构,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侧的两个接口内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药瓶和第二药瓶,所述枪形手柄上还设置有注药推动机构,所述注药推动机构包括气缸、药仓、预热筒和对接块,气缸位于枪形手柄外壁一侧,药仓和预热筒均位于枪形手柄内腔,所述预热筒和对接块之间设置有软管,所述对接块与对接管内壁之间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连通管道,两个所述连通管道上端分别对应着第一药瓶和第二药瓶,每个所述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节流阀,且两个所述连通管道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
优选的,所述药仓内设置有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且第一药腔的接口位置与第一连接管道下端连接,第二药腔的接口位置与第二连接管道下端连接,所述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内均活动连接有活塞块,每个所述活塞块上均设置有连接支架和连接支架上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活动杆和活动杆前端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滑动连接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上设置有T形支架,且T形支架远离T形滑块一端可与插槽相互契合,所述T形支架上设置有推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预热筒上设置有两个导向管道,两个导向管道分别与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连接,每个所述导向管道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预热筒外壁设置有缠绕成型第一电热丝,且所述第一电热丝外套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下侧设置有托架,托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枪形手柄的内腔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7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