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10234.3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沈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H01M4/505;H01M10/0525;C01G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9 | 代理人: | 于宝庆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活性 材料 电化学 装置 | ||
1.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层状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NixCoyMzO2,其中0.7≤x≤0.9,0.05≤y≤0.2,0.05≤z≤0.2,x+y+z=1,M为Mn、Al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按照重量占比,分成A、B、C三段分布区间:
区间A:由粒径为300nm-1000nm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组成,其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1%-8%;
区间B:由粒径为1300nm-3550nm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组成,其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30%-75%;
区间C:由粒径为4500nm-8800nm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组成,其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0%-35%;
所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为一次颗粒和/或由一次颗粒组成的二次颗粒,所述一次颗粒和/或由一次颗粒组成的二次颗粒的Dv10为1100nm-1400nm,Dv50为2400-3000nm,Dv90为4500nm-5200nm;其中,Dv10、Dv50、Dv90分别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体积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10%、50%、90%时对应的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A的颗粒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B的颗粒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C的颗粒占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14%-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比表面积Sw为0.1m2/g-1m2/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比表面积Sw为0.25m2/g-0.6m2/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孔隙率P满足25%≤P≤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A和C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重量占比满足0.1≤A/C≤0.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A和C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重量占比满足0.2≤A/C≤0.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A、B、C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重量占比满足1.3≤B/(A+C)≤4.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孔隙率P满足关系式:K=P*(B/(A+C));其中,K满足范围0.6≤K≤1.1。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颗粒还满足:1.9≤3/(Sw×(Dv90-Dv10))≤2.5。
13.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
14.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02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恒温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