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门执行控制锁止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05053.1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张佳尔;马学文;刘冲文;张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11 | 分类号: | E05F15/611;E05F15/40;E05F11/54;E05B83/28;E05B81/06;E05B81/34;E05B79/22;B62D25/24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袁波 |
地址: | 3151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执行 控制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门执行控制锁止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翻转执行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翻转执行器内的传动组件、定位珠组件和齿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同步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珠组件对应的安装槽,所述限位件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定位珠组件内设置有支撑弹簧和定位珠,且通过所述支撑弹簧将所述定位珠推入所述限位槽内。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充电门受到外部较大的力冲击时,执行器内部部件互相咬死而无法通过电控制来打开充电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门执行控制锁止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前,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门是车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用于替换燃油汽车的加油小门。目前市面上普通执行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部件之间的传动摩擦,易造成各部件的转动不稳定,当充电小门受到外部较大的力冲击时,执行器内部受损,从而使其部件互相咬死导致用户无法通过电控制来打开充电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目前充电门受到外部较大的力冲击时,执行器内部部件互相咬死而无法通过电控制来打开充电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门执行控制锁止机构,包括翻转执行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翻转执行器内的传动组件、定位珠组件和齿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同步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珠组件对应的安装槽,所述限位件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定位珠组件内设置有支撑弹簧和定位珠,且通过所述支撑弹簧将所述定位珠推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旋转轴受到外力转动时,所述定位珠受到挤压在多个所述限位槽之间滚动。
在上述结构中,手动开合功能是通过设置在齿轮内的定位珠组件配合限位件来实现,用户手动旋转翻转执行器的旋转轴,定位珠受到挤压在限位件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限位槽之间形成跳动。有效解决当充电门受到外部较大的力冲击时,执行器内部部件互相咬死而无法通过电控制来打开充电门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执行器,所述锁止执行器内设有齿轮联动锁止机构;
所述齿轮联动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器、锁止杆和复位弹簧,所述锁止器上设置有第二挡片,所述锁止杆上设置有第一挡片,所述锁止杆活动穿设于所述锁止器,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锁止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之间,所述锁止杆延伸至所述锁止器外的一端连接有拉环。
在上述结构中,手动开合功能是通过拉环拉动锁止杆来实现伸缩功能,拉环拉动锁止杆,锁止杆上的第一挡片挤压复位弹簧抵触在第二挡片上,放开拉环后,复位弹簧实现锁止杆的复位,有效解决当充电门受到外部较大的力冲击时,执行器内部部件互相咬死而无法通过电控制来打开充电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联动锁止机构还包括:
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的第一齿轮与连接有锁止电机的蜗杆啮合;
所述锁止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双联齿轮的第二齿轮啮合的锁止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执行器内设有集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锁止执行器的锁止以及所述翻转执行器的翻转;所述集成模块连接有传感器。
在上述结构中,集成模块通过控制锁止电机的运行实现锁止执行器的锁止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齿轮和翻转电机,所述齿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与翻转电机的输出轴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执行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沉头的沉头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用于缓冲减震的限位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5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况下轴承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 下一篇:图书馆存取书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