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经导管瓣叶折叠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2600.0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陆树洋;王春生;程蕾蕾;刘霄;邱首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张业民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创经 导管 折叠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经导管瓣叶折叠修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捕捉夹、折叠夹、牵拉机构和止动机构;捕捉夹的一端设有活动的可开闭的夹臂,捕捉夹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牵拉夹臂的牵拉机构;折叠夹包括可相互折叠在一起的两侧翼,两侧翼分别设于夹臂的两侧,两侧翼上设有可拆卸的限制侧翼折叠运动的止动机构。本发明提供的V形捕捉夹开合角度大,容易实现脱垂瓣叶的捕捉。夹合装置采用记忆合金设计,夹合瓣叶后具有自折叠功能,可快速实现瓣叶折叠功能;还具有锁定设置,进一步避免夹合装置脱落、移位风险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经导管瓣叶折叠修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脱垂所导致的瓣膜反流类疾病是心脏外科瓣膜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二尖瓣为例,在发达国家,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在7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0%。国内二尖瓣返流患者约有1000万,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约为200万。其中,有约40%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得不到有效治疗。换句话说,中国有约80万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因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而得不到有效治疗。此外,还有三尖瓣脱垂性病变所导致的反流疾病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群数量。
目前,对于药物不能缓解病情,同时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是其唯一的治疗机会。同外科开放手术的术式一样,二尖瓣介入手术治疗方式有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修复又可以分为瓣叶成形术、瓣环环缩术、人工腱索植入三类。瓣叶成形术基于外科“缘对缘”修复原理,设计的Mitralclip是目前最为简单,成熟的二尖瓣修复技术,临床表现也相对最佳,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瓣环环缩术、人工腱索植入的使用均有其局限性。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全球目前已有超过20种不同类型的介入二尖瓣系统正在研发,但是,现有的各种介入二尖瓣系统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临床实践中,二尖瓣脱垂性病变可以位于前后叶及交界区任何一处,在外科修复单纯性二尖瓣脱垂病变技术中最常用技术为瓣叶折叠和切缝技术,联合瓣环成形术,缘对缘技术主要还是作为备选和补救性的最次选的方式,毕竟缘对缘缝合后会损失相当大一部分瓣口面积,同时,二尖瓣瓣口由单一开口转变为双孔的非生理状态,但是,由于经导管缘对缘技术的微创性,所以经导管缘对缘技术有其优势所在。此外,缘对缘技术主要还是针对A2、P2区域病变,对于交界区及A1、A3、P1、P3区域的病变处理有其局限性。所以,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经导管瓣叶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模拟外科修复二尖瓣脱垂的瓣叶折叠技术,设计一种单纯处理瓣膜脱垂的经导管瓣叶折叠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经导管处理交界区以及A1、A3、P1、P3区域病变的局限性,针对目前尚没有一种经导管的瓣膜脱垂折叠修复器械,拟设计一种针对瓣膜脱垂病变的经导管瓣叶折叠修复装置,以解决瓣膜脱垂病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创经导管瓣叶折叠修复装置,包括捕捉夹、折叠夹、牵拉机构和止动机构;捕捉夹的一端设有活动的可开闭的夹臂,捕捉夹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牵拉夹臂的牵拉机构;折叠夹包括可相互折叠在一起的两侧翼,两侧翼分别设于夹臂的两侧,两侧翼上设有可拆卸的限制侧翼折叠运动的止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捕捉夹包括一夹臂和基座,夹臂的一端与基座分离,夹臂的另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基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拉机构的一端通过铰链结构与夹臂的一端连接,牵拉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通过推拉使夹臂开闭的牵拉导柱。
优选地,与基座分离的所述夹臂的一端与基座为V字形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两侧翼相向运动向所述夹臂开闭运动所在的平面闭合折叠。
优选地,所述两侧翼为形状记忆材料制造;两侧翼设于基座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2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风扇叶片减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见光激发长余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