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2201.4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晓;姚旭;曲强;张子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40;H04L67/1097;H04L6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石翰林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处理 方法 服务器 通信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包括:第一云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后,向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查询配置信息请求,再接收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的第一群组配置信息集合,从第一群组配置信息集合中选取第一群组配置信息,使用第一群组配置信息中的第一群组通信密钥对消息加密;将加密消息和第一终端的区块链用户标识发送给智能合约执行节点。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节点是分布式的,当一个或多个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出现故障时,该消息仍然存在区块链中,接收终端仍然可以从区块链获取该消息,因此提高了消息传输的可靠性。本申请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消息处理方法的云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消息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端到端加密是将终端之间传输的消息进行加密的方法,以保障消息的安全性。
目前有一种端到端的消息处理方法大致如下:发送终端根据密钥交换协议生成第一密钥对,接收终端根据密钥交换协议生成第二密钥对,第一密钥对包括第一私钥和第一公钥,第二密钥对包括第二私钥和第二公钥。发送终端根据第一私钥和第二公钥生成通信密钥;使用通信密钥将消息加密后,将加密后的消息发送给通信服务器,通过通信服务器将加密消息转发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根据第二私钥和第一公钥生成该通信密钥,使用通信密钥解密该加密消息。
该通信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后,加密消息可能被破坏或者通信服务器不能提供通信服务,会导致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区块链网络保存消息和传输消息,从而提高了存储和传输消息的可靠性。本申请提供能够执行上述方法的云服务器、通信系统,计算设备集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包括区块链网络、第一云服务器和第一终端,区块链网络包括多个智能合约执行节点,该消息处理方法包括:第一云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后,根据消息向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查询配置信息请求,查询配置信息请求包括智能合约标识;在智能合约执行节点根据查询配置信息请求携带的智能合约标识获取第一群组配置信息集合后,第一云服务器接收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的第一群组配置信息集合,获取第一终端的区块链用户标识后,从第一群组配置信息集合中选取第一终端的区块链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群组配置信息;再使用第一群组配置信息中的第一群组通信密钥对消息加密;将加密消息和第一终端的区块链用户标识发送给智能合约执行节点。
当第一终端发出消息之后,该消息经过第一云服务器加密以及智能合约处理后,保存在区块链中。在第一终端上传消息后,第一群组的其他终端(如第二终端)从区块链可以查询和解密第一群组的消息,从而完成端到端通信。由于智能合约执行节点是分布式的,因此一个或多个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出现故障,该消息仍然存在区块链中,从而提高存储消息和传输消息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云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之前,本申请的消息处理方法还包括:第一云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创建群组请求后,向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创建群组请求;接收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发送的其他群组用户的公开密钥包后,根据第一群组中全部群组用户的公开密钥包生成第一群组通信密钥;再根据第一群组中全部群组用户的区块链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群组通信密钥生成第一群组配置信息;将第一群组配置信息发送给智能合约执行节点。
创建群组请求包括第一群组中其他群组用户的区块链用户标识,其他群组用户是在第一群组中除了第一终端之外的群组用户。这样可以根据创建群组请求将第一群组配置信息存储在区块链,其他群组用户可以从区块链获取群组配置信息。第一群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群组通信密钥,第一群组的每个群组用户都可以获取第一群组通信密钥,然后使用第一群组通信密钥加密消息和解密消息,这样可以实现多人通信。现有的端到端加密方法仅供两人通信,本申请的消息处理方法能够为更多用户提供端到端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2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